清明又至,风清雨润。这个慎终追远的节日,既是缅怀先人的情感纽带,更是传承文明的精神火炬。如何让清明既葆有“慎终追远”的厚重,又焕发“清洁明净”的新意?答案藏在文明的细节中。
一把纸钱燃起的烟尘,模糊了追思的本色;一束鲜花的静默,却能映照清明之“清”。如今,“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已成新风尚,山东等地更推出“时空信箱”“云祭扫”,让哀思跨越时空,与绿水青山相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摒弃陋习,不是割裂传统,而是让祭扫回归“心祭”的本质——哀思贵在真诚,而非形式。
清明亦是民族精神的“校准时刻”。从黄花岗的枪声到喀喇昆仑的坚守,英烈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始终照亮前行之路。青少年走进烈士陵园聆听红色故事,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社区开展“清风家话”……这些行动将抽象的爱国情怀化为具象的传承,让“清澈的爱”永续流淌。这“清明”二字,正是对信仰最赤诚的守护。
清明是春的序章,更是文明的考题。让我们以花香代替烟火,以追思凝聚力量,在传承中创新,在缅怀中奋进——因为最好的纪念,是让英烈精神活在当下;最美的清明,是让文明新风吹绿山河!(朝阳门工作室 海跃)
【责任编辑:杨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