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于黨的高級領導干部來說,“家風連著黨風”。黃克誠大將在黨內、軍內享有崇高的威望,連年長他9歲的毛澤東也尊稱他為“黃老”,他不僅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言而著稱,而且在嚴格治家方面也堪稱楷模。
對自己:克己奉公
黃克誠一生艱苦樸素,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對待自己有時嚴苛得幾乎“不近人情”。
1941年,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后,黃克誠被任命為第三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由于日偽軍的重兵封鎖和頻繁的“掃蕩”“清鄉”,三師指戰員的吃、穿和生活日用品供給十分困難。為了改善三師指戰員們的伙食,黃克誠親自帶頭開荒種菜。種菜沒肥料不行,他就和當地的農民一樣背起糞兜拾糞。在黃克誠的帶動下,三師干部、戰士一齊動手,開荒種菜,省下的菜錢可以買點葷菜,幾個月下來,部隊伙食就得到了改善。黃克誠還把親手種的番茄送給部隊駐地附近的群眾。群眾吃了,都高興地說:“吃了番茄甜在心,黃師長和我們是一條心。”吃的問題解決了,黃克誠又打起軍裝的主意。在軍帽上去掉圍圈,只扎一道線作象征,軍上衣去掉翻領,把原來老式軍褲的寬腰褲改為窄腰褲,這小小的改動,積少成多,節省了很多布匹。
黃克誠對自己要求甚嚴,生活上處處節儉。抗戰時期,部隊實行供給制,官兵一致,每人每月發2盒火柴、3兩油和4兩黃煙。可黃克誠吸煙要用火柴,每天晚上還要點燈熬夜工作,發的兩盒火柴,一個多星期就用光了。沒火柴吸煙,他就到群眾家的鍋塘里點火。一天,警衛員小張看到黃克誠躬著腰到鍋塘里點火,既不方便,又影響工作,就悄悄替他多領了2盒火柴。黃克誠發現后,立即退給小張,并且耐心地教育他:“小張,官兵一樣,不到發火柴的時候,不能發給我,決不能有絲毫的特殊,不然以后這個部隊怎樣帶啊?”于是,小張又把2盒火柴退回去了。后來,黃克誠干脆買來火刀、火石,打火點煙。有一次,師部來了一位客人,黃克誠遞給他一支煙,警衛員用火柴替客人點了火。客人走后,黃克誠對警衛員說:“今后來人抽煙,一律用火刀、火石,不要用火柴,各方面都要節約。”黃克誠的棉衣穿了四五年,補丁打著補丁,領口、袖口都破了。警衛員想給他領一件新的,他卻拒絕了,縫補一下繼續穿。黃克誠還把領到的洗臉毛巾從中剪開,一半自己用,一半給別人用。為了節省燒洗澡水的柴草,黃克誠一年四季堅持洗冷水浴。由于黃克誠處處以身作則,厲行節約,1942年被評為全軍的“節約標兵”。
1948年5月,黃克誠奉命擔任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當時,分局機關設有一個單獨的小食堂。分局秘書長看到黃克誠等一些領導干部營養不良,就吩咐管理員弄了些大米、雞蛋,打算給首長補充點營養。吃飯時,黃克誠看到桌上的米飯和雞蛋后,對秘書長說:“農民現在沒飯吃,你卻叫我們吃白米飯、炒雞蛋,這是共產黨員干的事嗎?”接著,黃克誠指示:“取消小灶,干部一律到大灶就餐,并立即執行。分局個別有腸胃病的領導干部可適當照顧,可吃點細糧。……后方的干部要多吃粗糧,把節省下來的細糧送到前線,讓前線的戰士們和傷病員吃得好一些,多打勝仗。”
新中國成立后,黃克誠任湖南省委書記。當時實行供給制,根據黃克誠的提議,給湖南省人民軍政委員會主席程潛每年的活動經費是4000萬元(舊幣,1萬元相當于新幣1元),每月平均330多萬,而黃克誠自己每月僅100多萬元。
1952年11月,黃克誠調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總后勤部掌管全軍財政的計劃權、分配權。在此期間,經他主持研究, 報軍委批準, 為全軍下撥經費數億元, 建房4600多萬平方米, 全軍基本結束了住民房的歷史。而他本人1952年進京時住在北京萬壽路一棟普通平房里,后來因工作需要搬到北海旁的一個小院里,房小屋舊,冬季漏風,夏季漏雨。房管部門要大修,他卻說那要花很多錢,先簡單維修一下即可。直到1957年才搬到一個條件好一些的院子里。
- 上一篇:
-
一善一藥——王陽明的家風家訓
已是第一篇
-
一善一藥——王陽明的家風家訓
- 下一篇:
-
耿飚:講真話不特殊 嚴家規育好家風
已是最后一篇
-
耿飚:講真話不特殊 嚴家規育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