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啃老”需政府和社會持續發力
《江蘇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即將于3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老年人各項權益保障的政府職責、家庭職責、機制、經費保障等方面均作出明確規定。針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啃老”現象,規定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經濟資助的,老年人有權拒絕。 “啃老”現象的發生,當然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但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在于,某些人的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下滑,他們好逸惡勞,對于“啃老”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并以此心安理得。針對這一現象,要改變這些子女的錯誤道德觀,需要加強宣傳和教育,從思想層面上加以改變,這顯然不是光在《條例》中立法宣示一下就行的。 “啃老”現象之所以往往能得逞,除了父母礙于對子女的親情外,還有的原因在于老人不善于理財、財產外露,有的則是子女對父母的拒絕實行“冷暴力”,冷淡相對或者不回家等等。這就需要外界的力量來幫助老人,比如幫助老人理財,甚至幫助老人托管財產;對父母實行“冷暴力”的,則需要多方做工作,通過親情與輿論壓力,讓子女有所改變,必要時幫助父母訴諸司法調解;而對父母大打出手的,則要及時處置,直至追究刑事責任。而要完成這些任務,政府機關本身應當動員起來,比如民政部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村委會,但僅僅政府機關還是不夠的,更應當動員社會的力量,比如讓民間組織老年人協會,幫助老人一起維權或者做好家庭調解工作。 所以,《江蘇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對于父母拒絕“啃老”權利的宣示,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對于拒絕“啃老”權利的強調,更提醒我們的政府和社會,要一起行動起來。(楊濤) |
責任編輯:王 躍躍
分享到: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