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座文明的城市,本是一件好事、實事。通過文明創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的軟硬環境建設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但在轟轟烈烈的創城過程中,也應時刻保持警惕、把握尺度、找準定位,以免走入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誤區。
突擊的文明不是真文明。文明是由內而外、由里及表的體現,是要通過長期的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才可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思想和內心之中。由此,我們才說文明創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想要在這件事上搞突擊戰、閃電戰,是大錯而特錯的。為迎檢突擊搞建設、為充實創建材料弄虛作假、為渲染創城氣氛生拉硬拽等等,基層焦頭爛額、苦不堪言,群眾怨聲載道、嘖有煩言。這種重形式、輕實效的急功近利式創建,走不長也走不遠,這種“假文明”也有違文明創建的真諦,得不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背離初衷的創建無真實效。創建為民、創建惠民,這既是創城工作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一切創建活動若違背了這一初衷和使命,便無法取得實效。老百姓不買賬,創建就失去了意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需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力量共同去完成。但發動群眾不是要給群眾找麻煩、添負擔,不能影響群眾的正常生活、干擾學校的教學秩序,更不能勞民傷財。否則,文明創建就變了形、變了味,從一項文明工程變成了“擾民工程”。這既影響了創建質量,更不符合創建本意;既不利于贏得民心,更不利于社會和諧。
“常長”搞創建才是硬道理。文明創建是一項長期工程,需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杜絕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摒棄形式主義作風。文明創建工作立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不能急功近利。面對多年積存的城市詬病,要做好“病去如抽絲”的思想準備。只有做到常態化、長效化,創建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回顧一座座文明城市的創建歷程,無不是用“釘釘子”的精神,以十年磨一劍的毅力為之努力奮斗的結果。城市有千面、創建無定法,要量體裁衣、量力而行。莫提不切實際的口號,莫定超越現實的目標,警惕抓抓停停、時松時緊的“冷熱病”。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創建文明城市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每一步都需走得踏實、走得穩健。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做到善始善終、善做善成,讓人民群眾能真切地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和變化,這才是文明創建的題中應有之義。 (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