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海桑田,百年偉大跨越。近期,“宣言”評論重磅文章《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和《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在廣大網友中引發熱烈反響、形成強烈共鳴。中國文明網推出系列專題導讀,與大家一起品學“宣言”評論,更好讀懂“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要的歷史結論和寶貴的成功經驗。
優勢就是力量,有比較才有鑒別,有優勢才有勝利的希望。
在一百年的奮斗中,中國人民深切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辦了許多別人辦不了的事,干成了許多別人干不成的事,創造了世界上任何政治力量不可能創造的人間奇跡。
正因為擁有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我們取得經濟快速發展的偉大成就。
經濟是基礎,黨的領導的優勢集中體現在經濟建設上。70多年前,新中國“滿目蕭條,百廢待興”,毛澤東同志曾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一張白紙”上書寫了“最新最美的圖畫”。數十年來,我們黨堅持用制定五年計劃或規劃的辦法領導經濟建設的實踐,截至2020年已完成13個,正在實施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通過一個個計劃或規劃的分步實施、接力推進、滾動落實,一以貫之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推動經濟持續不斷快速發展。西方國家許多人對我們的五年規劃羨慕不已,認為中國共產黨能夠分階段有步驟地思考和規劃國家未來的發展目標和路徑,既有延續性也有前瞻性,放在西方國家既難以想象也難以實現。
1957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座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舉行通車典禮,從此南北天塹變通途(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經濟累計實際增長約189倍;從1949年人均國民收入僅27美元,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到連續11年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以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例,2001年超過意大利,2005年超過法國,2006年超過英國,2007年超過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的70%。充滿活力的發展模式,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一批大國重器企業在黑土地上茁壯生長。圖為2021年4月拍攝的大國重器企業生產一線的共產黨員在崗位上生產作業(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穩定是發展的基礎,是人民安居樂業的條件。正因為擁有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我們實現了社會長期穩定。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平安的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人民群眾對平安中國建設的滿意度達到98.4%,人們感嘆:“我們生活的世界并不和平,我們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國家。”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幸福的中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步提升。
國際知名民調機構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是參與調查國家中幸福指數最高的,感到非常幸福或比較幸福的中國人比例高達93%。“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再生種花家”,這樣的網言網語,道出了億萬人民的共同心聲。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和睦的中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顯著增強。
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各民族相互離不開,“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成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寫照。
2020年12月31日,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舉行篝火晚會,唱響民族團結歡歌,迎接2021年新年。新華社記者 林碧鋒 攝
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我們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直到今日,我們依然是世界主要大國中發病率最低,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在比較中,人們再次清楚地看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在國家治理中的優勢。
生活在和諧穩定的中國,人民愈發支持和擁護黨的領導。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2020年發布的《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報告顯示,2003年以來,中國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不斷提升,對中國共產黨的滿意度持續超過90%。
2021年10月23日至24日,銀川市對市轄區的常住人口、流動人口開展核酸檢測。從日暮到夜深,這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為抗疫寒夜點亮光芒。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贏得先機是民族復興的關鍵。正因為擁有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我們成為決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大正能量。
1961年10月,結束訪華之旅的蒙哥馬利,對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說:“西方世界最好還是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和維持友好關系;這個國家需要以平等相待;它在一定時期內將成為不亞于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強國。一個偉大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正在前進。”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這位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親眼目睹近代東西方興衰的英國歷史學家認為,“人類的未來在東方,中華文明會成為世界的引領”。他們的預言正在變成現實。
2021年6月24日上午,100多位外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放眼全球,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大變局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東升西降的趨勢不可逆轉。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積極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取得了新的發展進步,成為世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國和平發展對世界的最大意義,不僅在于世界五分之一人口走向富裕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國際影響,更在于中國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建設更加美好社會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現在,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的視角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從重點關注中國的成就,向關注中國成就取得的政治原因、制度秘訣轉變;從詢問中國共產黨能不能、行不行,轉變為渴望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為什么行;從驚嘆中國共產黨能、中國共產黨行,到思考自己怎么做才會也能、也行。可以說,“中國之治”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大。
2021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新華社發
歷史實踐不斷證明,中國共產黨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盤星。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促復興,戰洪水、抗震災、消貧困、控疫情,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的集中體現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中國共產黨,能。這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實踐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