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4萬人被法院列入“失信黑名單”,1.1萬余人銀行辦業務受限 制圖:李姿閱 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惡意逃避執行一直是法院“執行難”的重要原因。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工作報告時說,去年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實行公開曝光,對7.2萬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了信用懲戒,約20%的失信被執行人主動履行了義務。 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今年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管理標準,推動地方、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及互聯互通,逐步消除“信息孤島”,構建信息共享機制,讓失信行為無處藏身。 六種情形會進“黑名單” 根據最高法的規定,具有以下6種情形的,法院會將信息錄入最高法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公眾可通過最高法網站查詢: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違反限制高消費令的;被執行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的信息會推送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工商管理等部門和征信機構,并由征信機構在其征信系統中記錄。 最高法執行局局長劉貴祥介紹,截至3月4日12時,最高法已公布失信被執行人83727個;其中自然人70586個,法人或其他組織13141個。在全國失信被執行人中,自然人涉案金額最高的超過3.8億元,法人涉案金額最高形成的超過3.5億元。最高法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點擊量達到3139397次。20%的失信被執行人迫于曝光后的壓力,主動履行了債務。 失信者想貸款比較難 “將失信黑名單對外公布曝光,對其名譽、聲譽產生影響并進行信用懲戒,這是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的主要價值所在。”劉貴祥說,收到失信黑名單后,金融機構和相關部門將據此進行信用評級。金融機構進行信貸審核時,通過黑名單信息,對失信的當事人拒絕發放貸款,也不允許其它形式融資。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已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商業銀行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達成信用懲戒協議,由這些金融機構在貸款和發放信用卡等事項上對失信被執行人采取相應的控制和限制措施。據了解,截至今年1月底,簽署協議的銀行已限制1.1萬余人次辦理各類金融業務。 很多企業和個人在簽訂合同、進行交易時,均可事先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中進行查詢,確認交易對象是否存在失信情形,將此作為是否與其交易的重要參照和考量,以此降低交易風險。 1月16日,中央文明辦、最高法、公安部等8部門共同簽署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拉開第一輪聯合懲戒失信被執行人的序幕。根據備忘錄,凡在失信黑名單中的“老賴”將禁止乘坐飛機、列車軟臥;限制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失信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等。 據了解,多個行政管理部門正著手制定相關規范,在今后的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行政管理事項中,將失信黑名單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加以考量和參照,利用失信黑名單完善行政管理職能。 被誤“拉黑”可糾正 失信黑名單大大壓縮了“老賴”的生存空間,但并不是將其“一棍子打死”。根據最高法的規定,要想從失信黑名單中刪除自己的信息,就必須全部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或者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并經申請執行人確認履行完畢或者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終結執行。 如果法院弄錯了,把不該納入的人拉進了黑名單,怎么辦?劉貴祥說,被執行人認為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錯誤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糾正。被執行人是自然人的,一般應由被執行人本人到人民法院提出并說明理由;被執行人是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一般應由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本人到人民法院提出并說明理由。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理由成立的,應當作出決定予以糾正。 “建立失信黑名單制度,對‘老賴’是一記重拳,起到了很大的威懾作用,一些‘老賴’不再‘躲貓貓’、‘跑路’了,主動履行執行義務。”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馮玉軍說,要充分發揮失信黑名單的作用,還需要各界推動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 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學群認為通過建立法院、金融部門執行聯動機制,才能增強對“老賴”的威懾力,要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構建司法查控網,通過建設與銀行、公安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完善查詢被執行人賬戶、被執行人及其財產下落的流程。(記者 徐 雋)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以核心價值凝聚精神動力
已是最后一篇
-
以核心價值凝聚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