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素質的問題在今天已成為國人關注的重要話題。面對轉型期、網絡化的多元時代,國民素質的提升將貫穿于中國現代化的整個進程。那么,如何提高國民的素質? 筆者認為,具體說來,要從確立現代理念、改變思維方式和提升公共素質方面入手。 從現代社會的視角來分析,許多在傳統社會屬于個人修養的行為舉止,已經從傳統社會成員尚可選擇的個人修養成為現代社會成員必備的公共素質。從現代社會保證日常公共生活正常運轉的角度看,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空前擴展,信息時代的到來更使地球成了一個“村莊”;在這樣的空間中,人們必須理性交往、“共生共榮”。公共的意識與理念是現代社會成員須臾所不可或缺的。 從更深的層次上說,新理念的產生,新素質的建構,離不開人的思維方式的轉變,或者說思維方式的改變決定著當代國人新理念的生成與傳統素質的現代轉型。 思維方式的適時轉變,事關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我們要確立公共生活的理念,構建“共生共榮”的現代和諧社會,一個基礎性的前提就是轉變“極端年代”所形成的“二元對立”思維方式,走出自陷兩難的困境;確立多元的思維方式。 我們要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之間凸顯“倫理生活”——在現代社會中以公共倫理生活為主;在“唯我”的競爭文化與“無我”的大同文化之間,培植“善待他者”的共生文化;在人的生存理性與價值理性之間關注人的交往理性;在知識技能教育與理想信仰教育之間拓展社會倫理教育。 思維方式的轉變,思維定式的突破,將使我們看到公共生活、共生文化、交往理性與國民社會倫理教育的協調互動,將有效推動社會風氣的轉變與國人素質的提升;更進一步說,思維方式改變是確立新的理念與生成現代素質的基礎,而人的素質與社會發展是互動的,所以當代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建構也應從轉變思維方式開始。 黨的十八大報告多處反復強調提升人的素質問題,這說明提升國民素質問題已經到了通盤考慮、系統解決的時候了,而問題的解決,找準切入口則是關鍵之舉。(孫抱弘)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切除病灶,方能杜絕“被服藥”(人民時評)
已是最后一篇
-
切除病灶,方能杜絕“被服藥”(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