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提出將從重點文化產品出口增值稅歸零、為文化企業出口提供通關便利等方面扶持對外文化貿易發展。 文化產品出口輸出的不僅是物質商品,更是文化思想、精神符號和生活方式,關乎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認同度,不可小覷。這一點通過影視作品就能略窺一二。法國的電影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美國的電視劇暢銷全球,近鄰韓國近年來也打出不少響亮的文化牌。 韓流風靡世界,《來自星星的你》大熱,網上點擊率過10億。中國的各大網絡社區、街頭巷尾“到處都教授,滿目千頌伊”。一國之文化產品既能漂洋過海“走出去”,又能折服人心“走進去”,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一方面,中國文化產品當大步走出去。法、美、韓等國,文化產品出口額度可觀,而中國2012年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額僅為274億美元,在國際文化市場所占份額很小。這顯然是制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次國務院出臺意見,在稅收優惠、通關便利等方面給文化產品出口以扶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契機。中國文化企業理當把握機會,用足政策,大步“走出去”。 一方面,中國文化產品要真正走進去。過去10年,中國的文化產品出口一直在增長,也有部分產品在國外有一些影響。但是,很難說有多少產品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巨大反響。說到底,還是文化產品的創新性不足、吸引力不夠,未能走進外國民眾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物質產品生產上,中國是世界工廠,能為全球提供大量快速消費品。但文化產品不是蘋果,也不是耐克,不能指望靠代加工走量,它必須創新性地達到民族精神特色與世界欣賞口味的融洽。 比如,要實現傳統文化與當下社會的結合,以輕松幽默的劇情弘揚主流價值觀,將文化主張不留痕跡地鑲進嬉笑怒罵中,實現中國文化的歐美式表達等等。文化不分國界,好的文化產品總能啟迪人、陶冶人,給人向善向好向美的力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擁有五千年文明,有足夠多的積淀和底氣。我們現在所要做的,就是打破許多不必要的思維局限,以世界姿態輸出中國文化、發出中國聲音。 哲學大師馮友蘭曾發愿,希望“中國文化像女排那樣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今天,中國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擁有了成為文化強國的物質底氣。今天,中國愈發認識到文化出口的重要性,正不斷優化出口環境。假以時日,中國文化定能大步走出去,讓世界真正讀懂中國。(李思輝)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從西柏坡精神汲取改革力量
已是最后一篇
-
從西柏坡精神汲取改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