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豈能容忍欺凌
發表時間:2014-04-01   來源:人民日報

  身處“e時代”,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一再拓展,社交媒體等網絡交流平臺備受人們喜愛。不過,不久前,一名墨爾本17歲男孩因不堪忍受“網絡欺凌”自殺,讓澳大利亞社會再次對如何規范社交媒體進行反思。反對“網絡欺凌”,成為今年3月澳大利亞“反欺凌行動日”主題之一。

  社交媒體為“網絡欺凌”提供了隱蔽的生存空間。據統計,每3名澳大利亞青少年中就有1名在網絡上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欺凌”。社交媒體的公開性讓個人隱私被完全展示,而欺凌者躲藏在電子設備之后,隨意進行言語攻擊,侮辱謾罵的言論又被人們自由轉發評論,由此可能嚴重影響當事人的生活。

  當前,社交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重塑了青少年的互動行為和交際規范。有分析認為,社交媒體使青少年更愿意、更容易與自己意見一致的群體聚集在一起,加深偏見,讓他們難以接受不同意見,激烈爭執、人身攻擊和謾罵變得稀松平常。

  青少年的彼此交往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里交叉混雜,“隱私”與“公眾”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青少年渴望被人認同、獲得關注,“在自己房間里的自拍照”或“涉及個人隱私的事情”具有高轉發率、高“點贊”率,但也容易讓人難以把握隱私發布的度。如何引導青少年在網絡空間尊重他人并遵守良好規則,是治理“網絡欺凌”的重要課題。

  對社交媒體來說,治理“網絡欺凌”的關鍵在于解決匿名問題。《紐約客》雜志曾評論稱,“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匿名帶來的自由,讓不少社交網站成為粗野言語和低級趣味的“垃圾場”。

  目前,在澳大利亞的社交媒體刪除“欺凌”內容尚屬自愿行為。為此,澳政府已計劃建立相應管理機制,人們發現欺凌事件和內容后,可以向政府投訴,政府將要求社交媒體刪除相應內容。

  當今世界,關注網絡媒體不良影響的國家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自由的背后是責任,社交媒體作為“準公共機構”,也應該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治理“網絡欺凌”,需要社會各方有共識,需要法治手段來規范。英國首相卡梅倫所言有一定代表性:“網絡欺凌”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只要煽動暴力,造成傷害,就應受到法律的制裁。(王佳可)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章 馳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839015&encoding=UTF-8&data=ABwPpwAAAAcAAE5cAAAAAQAY572R57uc5bKC6IO95a655b-N5qy65YeMAAAAAAAAAAAAAAAuMCwCFCW6ZZDI7wHluYqOhqXWsQryE4GtAhQnq0CjQGzGShFcmMDVXRC2FjiR3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839015&encoding=UTF-8&data=ABwPpwAAAAcAAE5cAAAAAQAY572R57uc5bKC6IO95a655b-N5qy65YeMAAAAAAAAAAAAAAAuMCwCFHGZghVfR0SPbHxTniIyr4sBYl-BAhRyg9KxXL9OuF27SJzK5fCx_6ad4A..&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一区 | 亚洲人成在线亚洲人成在线 | 天天看片亚洲欧美国产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在线观看1024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