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 我們的遺傳密碼
發表時間:2014-04-04   來源:人民日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這深情緬懷逝者的時節,了解些異域他國追思逝者的文化特征,有助于我們理解為何祭祖掃墓、慎終追遠這一清明傳統,會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大遺傳密碼。

  西方人的生死觀看上去普遍比較達觀。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輕松地說:“越接近死亡,我越覺得好像是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旅程,最后見到了陸地,我乘坐的船就要在我的故鄉的港口靠岸了。”古羅馬政治家奧勒留也幽默地說:“始終以愉悅的心情等待死亡降臨。死亡不過是生命元素的分解而已。”而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則冷靜地宣稱:“我們的本性就在于運動,安全的安息就是死亡”。

  因為對死亡持一種比較達觀的態度,西方人的臨終關懷、喪葬禮儀以及追思逝者,都顯得比較輕松。親人彌留之際,守護在身旁的多是醫生和牧師——醫生負責治療即科學的事情,牧師則負責彌撒即宗教的事情。親人葬禮上,氣氛雖然莊嚴肅穆,但生者不會過于悲慟,反會將重點放在回憶逝者一生給親友帶來的幫助和歡樂。至于追思逝者,西方人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節日,但會在周年等重要的時間節點,前往陵園掃墓,奉上鮮花,靜默片刻。

  相比之下,中國人追思逝者的禮儀更為肅穆和凝重。原因是,中國文化認為“先祖者,類之本也”,人的生命都是祖先延續下來、父母所賦予的。因此,“祖有功,宗有德”,作為子女必須養生送死孝敬父母,特別是要“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所以,中國人在親人彌留之際往往衣不解帶、徹夜守護,在親人葬禮上常常情不自禁、痛哭失聲,在親人去世后又制定各種禮制,祭祀緬懷,如百日卒哭、守孝三年等,并逐漸形成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等追思逝者的節日。

  但也不能簡單認為,中國人緬懷逝者的傳統過于凝重,不如西方人的傳統輕松自然。正如德國思想家史懷哲所說,中國文化是一種“敬重生命”的文化——既包括敬重生者,也包括敬重死者。事實上,正是因為千百年來中國人始終以感恩和敬畏的態度祭祖掃墓、慎終追遠,才有效強化了逝者和生者的對話、聯系以及情感溝通,使祖先、自己以及子孫后代的生命之流,進而使整個民族的生命之流以及歷史文化傳統,連綿不絕,永不間斷。就此而言,以清明節為代表的傳統,實乃中華文明的一大遺傳密碼。

  中西文化在追思逝者方面的差異,不是一個價值上的優劣問題,而是一個不同傳統的傳承問題。正如美國社會學家希爾斯所說,“所謂傳統,就是世代相承的東西”。西方人能堅守和傳承自己的傳統,中國人同樣應堅守和傳承好自己的傳統。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清明時節,盡量抽出時間與家人一起祭祖掃墓,既是陶冶生命優美價值和存在意義的難得機會,也是中華文明遺傳密碼永不消失的重要途徑——即使不能親祭掃墓,但心香一瓣,遙祭祖先,雖不與祭,是亦祭也!(慕朵生)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項麗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849031&encoding=UTF-8&data=ABw2xwAAAAcAAE5cAAAAAQAi5oWO57uI6L-96L-cIOaIkeS7rOeahOmBl-S8oOWvhueggQAAAAAAAAAAAAAALzAtAhQRuOYyFCRGIpN2VtiCsY306jZWmQIVAJOS1O4rLkpRoWqd8HCOk9TEEqd8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849031&encoding=UTF-8&data=ABw2xwAAAAcAAE5cAAAAAQAi5oWO57uI6L-96L-cIOaIkeS7rOeahOmBl-S8oOWvhueggQAAAAAAAAAAAAAALjAsAhQm68mK8So3vW0dXEd9pDhtORe3LAIUN_ifGg6_JIQdzdXWa_O3I-sEb_g.&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 这里有亚洲精品在线 | 最新亚洲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伊人久久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