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和憤怒有時沒節制地多走一步,就會從正當的情緒釋放變成一堆有害的情緒垃圾,并成為一種肆意的對抗傷害和可怕的暴力狂歡。馬航失聯事件中網絡情緒的變化,再次證明了這個道理。 馬航失聯事件發生之初,人們震驚、悲痛、焦慮、茫然,牽掛著失聯同胞的網眾也表現出巨大的情感凝聚力,不斷點蠟燭,不斷祈福,不斷刷微博追問最新信息。人們在沒有確定信息的漫長等待中失去耐心,焦急地追問著可能無人知道的真相,也在有關方面在缺乏直接證據下就宣布墜毀,表現出不滿甚至憤怒。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情感,體現著人們在等待生命中的守望相助。 可有些人在這種情緒上走過了頭,將這種本來樸素的悲憫感和同情感變成一場針對一個國家及其國民的敵意。少數網民和大V將矛頭指向馬來西亞,號召無限制地抵制馬來西亞的一切商品和旅游,停售馬航機票,甚至無端攻擊一些馬來西亞籍的藝人。尤其是一些擁有眾多粉絲的公眾人物和輿論領袖的極端化言論,刺激了網絡的抵制情緒,將找不到飛機的焦慮和不滿轉化成對一個國家及其標簽的敵意。 馬來西亞何辜?馬來西亞國民何辜?梁靜茹等馬來西亞華人又何辜?馬來西亞一直在竭力搜救,其國民跟中國人一樣,也一直在關注和祈禱,那些藝人也像我們一樣在守望相助。可情緒走向極端的人才不顧這些,他們沒有理性思考的習慣和能力,缺乏將心比心的良善,不能駕馭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被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牽著鼻子走,頭腦一發熱就什么都不顧,不顧事實,不顧邏輯,不顧常情。喊一聲“抵制馬來西亞”,就好像站到了道德高地,充滿了道德優越感。 他們習慣把“抵制”掛在嘴上,也就是習慣尋找一個敵人去斗爭,用“殺死敵人”來為自己的憤慨找到一個發泄口。可馬航失聯中的“敵人”是誰呢?在事實不清的情況下,根本就無從判斷,甚至根本就沒有敵人。可對這些失去理智的人來講,沒有敵人怎么行呢?沒有敵人,他們一定會臆想出一個敵人作為靶子,于是馬航就成為靶子。當然,他們一定還會嫌這個靶子不夠大,極端情緒會驅使著頭腦發熱的他們去擴大,然后就擴大到“抵制馬來西亞”,最后自然而然就擴大到“抵制馬來旅游”、“抵制馬來藝人”。 網絡有時就是一個秀臺,馬航失聯事件也會成為一些人的“表演舞臺”,他們最后更像是在這個秀臺上公開地表演憤怒,仿佛表現得越憤怒,就顯得自己越正義;“抵制”的口號喊得越響,仿佛就對失聯的同胞越有悲憫感,就越愛國,也就越高大。最后也確實成了秀場,一些粉絲眾多的名人亢奮地喊“抵制”,腦殘粉在后面尖聲叫好。他們玩得越high,越讓公正的旁觀者覺得丟人。 航班失聯是一場大災難,災難會激起一種情緒,理性的公眾需要克制自己的災難情緒,不能被那種暴戾的情緒所主宰,并做出一些傷害無辜者的蠢事。整天把“抵制”掛在嘴上的人,動輒用“抵制”去秀憤怒感的人,思考能力是欠缺的。無論何時,我們不能失去思考的能力,憤怒時不是立刻到網上去發泄憤怒,而是冷靜下來多想想,多看看事實,多聽聽專業人士的分析,多動動腦子分析一下是非利害,一事當前先問真假,而不是跟著那些“微博演員”瞎起哄、亂抵制。失聯事件需要中馬等國共同努力去解決,“抵制”既會傷害無辜者的情感,也會破壞兩國合作解決問題的氛圍。(曹林)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享受平凡的幸福
已是最后一篇
-
享受平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