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難具體說我家有多少條家訓,因為父母和祖父母教我的東西有很多,都對我產生過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印象最深的,那就是父親寫在室內過門上方的兩句話:“積學成寶,酌理增才。”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我講過“荊樹有花兄弟樂,硯田無稅子孫耕”的故事,講解家庭和睦、耕讀傳家的道理,也就是從那時起,讀書學習便成為我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在我兩三歲時,祖父就教我認字。在上學之前,我已經會認幾千個字了。當時,祖父用毛筆把字寫在比指甲蓋略大的紙板上(祖父的小楷字寫得非常漂亮),然后放在一個大笸籮里,一個一個地教我讀寫。每逢有客人來家,祖父總要讓我把笸籮拿過來,讓客人從中隨意拿出字塊來考我,我從沒有被考住過。希望展示“學識”,進而博得幾句贊美,便成為我幼時念念不忘的事。伴隨著那些“廉價”的贊美,我認識的漢字也越來越多,大有“積學成寶”之勢。 家庭營造的學習氛圍,讓我從小就喜歡學習,樹立了以學習提升人生境界、實現人生價值的信念。可由于形勢所迫,從小學到高中,我始終沒有在校內受到良好的教育。我的所學先天不足,如果以此度過一生,我將一事無成。 先天不足后天補!這是我一直堅持的信念。我始終沒有放棄學習,不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到農場僅僅兩個月,我就讓家里寄來了高中課本。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余,我不打撲克、不談戀愛,不參加娛樂活動,一有時間就看書、寫作。我也因此被連隊指導員看中,成為一名沒有編制也沒有聘書的通訊員。正是從那時開始,我嘗試向農場廣播站和新聞單位投稿,我的文字表現力也因此有所提升。1977年,機遇終于光顧了“有所準備的人”,中斷了11年的高考,讓我們這些喜歡學習的人走進了大學的殿堂。 積學,是長期的;酌理,也是終生的。琢磨原理,分析原因,掌握規律,可以讓我們更有智慧、更好地履行職責、創造性地做好工作。正因為如此,我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特別注意分析、鉆研、總結,因此,我撰寫并發表的業務研究文章很多。我正是在“酌理”的過程中,比較快地從“門外漢”變成“門內人”,有時還不自量力地指指點點、忝居“專家”之列。 “積學成寶,酌理增才”!我要感謝這8個字、牢記這8個字、繼續踐行這8個字。(莊電一)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用制度夯實道德的根基
已是最后一篇
-
用制度夯實道德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