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進社區遇阻公益需有新思路
電影進社區遇到了廣場舞大媽,雙方唱起了對臺戲,一場“飆音之戰”從此開始……4月21日晚,在洛陽市麗春西路中泰世紀花城的一處空地上發生的這件事,最終以大媽拔掉放映機插銷、放映員報警而告終。(4月23日《大河報》) 放在廣場舞屢遭詬病的語境中,此番“飆音之戰”,雖“情節”新穎,亦難脫公眾審“舞”疲勞。可如果換一視角,從電影進社區這一公益性活動遇阻還能咀嚼出另外一些味道。這便是:公益活動進社區,不妨多向老年人傾斜。 誠然,在此番“飆音之戰”中,跳舞大媽的“英勇果敢”讓人感嘆。可背后大媽們的“肺腑之言”也不能忽視:電腦不會玩,手機不感興趣,電視上凈一些卿卿我我,打打殺殺……當著茶余飯后,年輕人都各守一攤,各得其樂時,缺技少能的老年人,又能怎么辦? 以此再反觀此番電影進社區,作為公益類活動,其與大媽們的休閑之需,娛樂之求并非天生水火難容,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老年人更需要公益,公益應更多向老年人這一群體關注與傾斜。 以此番電影進社區為例,在活動之前,如果在內容的選取上,能摸準老人們的脈搏,多了解與考慮他們的需求與感受,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時間、地點上的加強溝通,及時交流,老人們定能積極響應,認真配合,而似這般“冤家路窄”的“飆音之戰”,這等挺身拔插銷的“勇猛”之舉,也不會輕易發生。 當然,“公益”之屬性,決定了其范圍不只是放電影,還包括了文體娛樂、專家講座、科學普及等更多內容,還需廣播電視報刊傳媒等,更好地配合協作。設想,如果老年人在日常活動上方式更多元,渠道更多樣,在日常健身與娛樂上,有更多“用武”之地,他們還至于對廣場舞這么“情有獨鐘”,對這一方“凈土”這么“孜孜以求”嗎?(張蘭軍)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服從”文化需要制度保障
已是最后一篇
-
“服從”文化需要制度保障
責任編輯:章 馳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