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重要講話精神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4日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 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信仰的支撐;社會的發展,有賴于價值羅盤的導航。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它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之德,也是國家、社會之大德。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核心價值這根主心骨,沒有了這種精氣神,一個社會,如果人們都搞不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那么勢必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還談何發展,談何前進?古今中外的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構建具有強大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回望過去,中華民族曾經譜寫過燦爛輝煌的文明華章,也曾經陷入過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正是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歷史洪流的時代縮影。今天的中國已經發展起來了,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然而離夢想越近,我們面臨的形勢越復雜,遭遇的挑戰越艱巨,亟須破解的矛盾和問題越多。社會轉型期的多元多樣多變,國內外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為這個時代注入了空前活力,也在精神價值層面帶來了種種干擾和迷茫。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堅決確立我們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才能將億萬中國人凝聚起來共同奮斗。 在當代中國,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應該堅守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字所概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深刻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這三個“倡導”,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和血脈,凝結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艱辛求索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對今日中國和未來中國的美好愿景。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當代中國的精神之鈣,與中國夢的內涵相通一致。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核心價值觀,激發社會共鳴,凝聚社會共識,必能為建設現代國家、實現民族復興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打下扎實的思想基礎。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當今這個時代,呼喚我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去一起營造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園,描繪更加壯麗的發展圖景。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校園里的官銜
已是最后一篇
-
校園里的官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