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微博勾起了我的回憶,感慨和信念于是一同在記憶的游廊里生成:十年辛苦不尋常,動漫事業可惠民——從節展的意義上說,杭州中國國際動漫節十周年生辰的到來,不但是見證中國動漫事業發展壯大的十年,也是它自身真正實踐“人民的節日”之理念的十年。當我們看到74個國家和地區602家中外企業、機構與會,看到杭州、浙江乃至全國的136.2萬人次在為期七天的節展中歡樂、有序的進出場館,看到活力和創意在這暮春時節燃動在白馬湖的每一個角落,我覺得動漫節已然贏得了它最大的成就和美譽。 不過,我還是愿意邀請大家回到那兩條引發我感情和思考的微博。 寫下第一條微博的是@空藏kongzang,一位動漫行業的資深媒體人、民國時期動漫畫資料的收藏家。他那天這樣說:中國國際動漫節十年過去了,我連續參加了七次。每次來杭坐出租車都會問司機:“知道動漫節嗎?”最開始大部分人回答:“不知道”,到現在,人人皆知。今年,我的問題變成:“動漫節和普通老百姓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要下一個七年或十年才有答案吧。 第二條微博,是@中國國際動漫節的官方微博那條親切而務實的回復:謝謝所有一直關注我們的朋友。動漫節十年,諸多坎坷,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們希望,一年一度的動漫節成為動漫愛好者、市民朋友們喜愛的節日。感謝大家十年相伴,我們期待陪伴大家再一個十年。 這一問一答,誰說信息量不豐富呢;誰說不是中國動漫人苦心經營、不驕不餒、甘愿從頭再來的努力和決心呢;誰說不包含著理性的認識,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動漫復興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時間、耐心、毅力,需要從動漫文化的認知開始呢! 理性地看,動漫業這十年的歷程中,確實是“諸多坎坷”,除了伴隨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第一個高潮期的萌芽和摸索所必然付出的代價,中國動漫在產業模式、產品質量、應用范疇、扶持策略、差異發展、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等方面,都仍有自身不同程度的問題和缺陷,亟待下一個十年攻艱克難、協同創新和扎實解決。 但有效的點已經呈現,一是我們基本掌握了第一個十年的問題所在,不斷研討,日益清楚解決它的方法和關鍵;另一個是我們很欣喜地看到類似杭州這樣的“動漫之都”,通過十年動漫節,成功地傳播了動漫文化、動漫認知、動漫興趣。通過動漫節的舉辦,杭州等一批中國文創先發優勢的城市開辟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嶄新局面。 我一直堅持認為,再好的事業和產業如果沒有群眾基礎,肯定事倍功半。如何以“惠民”為宗旨,構思我們的事業和產業,把文化事業和產業滲透、介入到老百姓的生活日用、基本情感中去,才是文化和群眾相依相靠的持久之道。這個過程,不僅僅是簡單的順應老百姓現有的文化認知、文化需求,更重要的還在于刷新、提升和引導他們的文化認識、文化需求,逐漸培養現代中國民眾的文化素養、審美素養,最后走上文化“靠民”的理想途徑。 可以想象,當我們普及了動漫的文化、動漫的美學、動漫的創造性,一個城市的居民自然而然地會創意出他們喜愛的形象和衍生品,他們中的一些畫家自然會開始畫他們理想中的故事,他們中的設計師自然會將城市的道路、街區、樓宇、墻壁作為想象力馳騁的卷軸。而在杭州,巨幅的墻繪、國內一線的漫畫家、在歐美各大影展入圍的動畫電影、富有國際范的“Cosplay盛典”……都在延伸,都在繼續,都在成為習慣,都在放松生長,呈現出我理想中的“文化創意中心”“動漫之都”的可能性。 如果要給這個城市再多一點建議,那就是請關懷年輕的夢想、萌芽中的創造力。杭州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和人文積淀,有的放矢的休閑格調和創意氛圍。要讓文化體制機制放出智慧、放出情懷、放出溫柔,讓這個城市的任何年輕的動漫夢想、創意沖動都盡可能地燦爛綻放,管理者、組織者就要走到新文化的一線去、前沿去、基層去,不要因為他們新和稚嫩忽視他們轉瞬即至的國際影響力和市場推動力,要讓別處的人們從羨慕嫉妒到真誠服膺、人才糜集,從而率先在中國形成若干個富有文化夢想色彩的百花齊放的生態高地。 十年篳路藍縷,這一刻自然是要理性總結、放飛夢想。的確,有夢的文化,才是最美的文化;有愛的經濟學,才是最人道的經濟學。 (夏烈/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作家)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慈善的質疑咋那么多
已是最后一篇
-
慈善的質疑咋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