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德之共也”“取之有度,用之以節,則常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相繼出臺“八項規定”、反“四風”等制度措施,中央領導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越來越多的人用行動踐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小事做起,節儉之風撲面而來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現代文明的應有之義。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八項規定”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相關規定,不僅提高了權力運行的規范化程度、降低了權力運行成本,也拉近了公眾與黨和政府的距離,更是優良傳統在新形勢下的繼承和發揚。 用餐講究“光盤”,辦公用紙雙面打印,購物帶上環保購物袋……這些已成為北京市某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小吳生活的一部分,“許多同事自覺加入了公益組織,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做起”。 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接待費同比減少33%,接待數量同比下降50%;各駐京辦事處接待數量同比下降70%……越來越多的單位和個人,加入到勤儉節約的大軍中。平時注重節儉的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說,黨中央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持問題導向,抓住了重要時間節點;堅持制度導向,規定具體細微,便于操作,易于遵守。 “一年多來,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不良風氣明顯收斂,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改變。”對于“八項規定”等制度帶來的變化,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淑真如是說。 內化于心,理性消費理念回歸 山東省安丘市青年教師張盛昌高興地發現,許多餐館打出了“提倡‘光盤’歡迎打包”“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醒目標語,“有的商家還提醒顧客,若剩余一定數量,要補交相應金額”。 張盛昌說,看到此前媒體報道“我國每年在餐桌上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口糧”的消息,感到非常痛心。 2013年1月,商務部、國家旅游局聯合發布《關于在餐飲業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指導意見》。之后,中國烹飪協會發布《餐飲行業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公約》,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日前,安徽省出臺了《節約型餐飲評價標準》,通過標準化的方法,對節約提醒、節約型菜單設計、退換調餐等作出細致明確的規范。 文明、健康、科學、節儉的消費習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餐飲企業積極行動起來,呼喚理性文明消費理念的回歸——在青島某酒店,服務員手托寫滿“我是光盤族,對浪費說不”“今天不剩飯,從我做起”等口號的餐盤;在北京某餐館,服務員會根據顧客數量,提示點餐份額、數量,避免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周淑真說,不管是餐飲企業,還是消費者,都應樹立崇尚節儉、反對浪費的理念,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人們健康生活的行動指引。(記者 王昊魁)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上緊組織紀律的“發條”
已是最后一篇
-
上緊組織紀律的“發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