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首首樂曲被揚聲器擴散出去,難免會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正因此,圍繞廣場舞產生了很多爭議。相比之下,北京市房山區的富玉娟和她的廣場舞團隊要幸運得多,在房山長陽體育公園里,她們有充足的場地開展自己的愛好。 廣場舞爭議的根源在于小區體育用地的缺失。北京市體育局政策法規處處長李華君介紹,根據北京市的相關法規,居民區里包括體育設施在內的配建設施應遵從“同時施工,同時建設,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原則。“按照物權法的規定,配套設施為居住區居民共同所用,應該由業主委員會共同所有。但現狀是有些設施產權還在開發商手里,有些給物業了,”李華君說,“由于運營管理公共體育設施是賠錢的,不少體育用地就轉作他用,辦成了會所、飯館。” 如何確保居民的體育用地能夠落到實處?在房山,這道難題有了新的解題思路。“房山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制定了整體的規劃,哪一塊是體育用地都標得一清二楚。如果開發商得到的一塊地中有體育用地,那么他必須要在體育用地中蓋指定的體育設施,建好后再把這些體育設施移交給政府,由政府負責運營、管理及維護,”房山區體育局局長楊建坡說。目前房山區新建的4個小區,體育用地都按照開發商建設——政府管理維護的模式進行建設。 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區內,房山這種模式遇到了困難。“我們想用彩票公益金在東城、西城蓋哪怕是半塊籃球場之類的場地,都找不到地方。任意一塊體育用地都會涉及產權、商業開發等一系列復雜的問題,”李華君說。據介紹,北京市區目前的探索,是公共體育設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廢棄的廠房等,不屬于體育用地,但能夠讓我們修建體育設施就行了。” 在李華君看來,即便解決了體育場地難題,還得讓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場地的運營、維護和管理都需要很多費用,這時候政府必須舍得投入,使大媽們能把場地用起來,讓她們將快樂留給自己的同時,也把寧靜送給他人。”(記者 劉碩陽)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環保標準提升 須有政策護航
已是最后一篇
-
環保標準提升 須有政策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