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肅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參加無償獻血的新聞在網上發布,新聞配圖里孫書記左臂獻血卻扶右臂,使部分網民感到疑惑。6月16日,記者聯系隴南外宣辦得知,當日抽血順序是先右手驗血,再左邊抽血,書記獻血是事實,但是發布照片的順序放反了。(見6月17日《南島晚報》) 雖然這組書記獻血的照片中左右不分的錯誤很低級,但如果沒有一定的質疑精神和監督意識,網友也可能不會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而具備這種質疑精神和監督意識的網友越多,官員和政府有關部門受到的監督壓力會越大,但這會有利于形成更加公開透明的輿論監督環境,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筆者更在意的是,當地相關部門在照片遭到質疑后的積極應對。網上公開的照片顯示書記先是伸著左臂獻血,獻完血后卻在扶著右臂止血,這容易給人以造假作秀的嫌疑。但隨后當地宣傳部門就表示,當日抽血順序是先右手驗血,再左手抽血,結果工作人員在發布照片的時候,順序放反了,所以引起網友的誤會。 應該說,這樣的回應是可信的。一方面,獻血不像掃大街一樣,可以做做樣子,出工不出力,當著醫護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的面,公然造假的可能性較??;另一方面,獻血的時候先驗血再抽血,這是常識,更何況通過照片可以看到,書記右手指尖確實捏著一支止血棉簽,應該是驗血時留下的。 有了這樣的回應和解釋,相信會得到質疑者的認可。 不過,并非所有類似的情況下,如政府部門或官員在遭到質疑時,都會這么迅速而客觀地做出回應。面對負面新聞,有些政府部門或是拒不回應,或是左推右擋,敷衍塞責,或是避重就輕,有些干脆就拿經過篩選的信息來忽悠媒體和公眾。 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樣的小伎倆不但對緩解質疑沒有幫助,反而有可能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一旦過了火,不僅不能消除負面影響,還會讓涉事官員與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受到更大的損害。所以說,百姓有質疑,官方有回應,直到質疑消除,這才是公眾期待的正常的輿論監督生態。(苑廣闊)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市長“自我批評”的真正價值
已是最后一篇
-
市長“自我批評”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