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品載不動旅游大船
近日,四川大英縣宣布開建一個文化旅游度假區,最引人注目的是按1∶1復建一艘“泰坦尼克號”,計劃2016年建成供游客參觀。 旅游業被譽為既無污染又能促進就業的“朝陽產業”,各地爭相上馬旅游項目,看中的就是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然而,巨額投資去復原“泰坦尼克號”,對游客來說有多大吸引力?大英縣人口只有47萬而且不富裕,耗資10億元仿造“洋古董”發展旅游,確有必要?拍腦袋決策導致的投資失敗,不是沒有前車之鑒。山東濱州投資1.2億元建“中海航母”拉動旅游,開業不到一年就關門歇業;云南河口縣投資2.7億元建文化景觀,又不得不花3億元來拆除。類似的旅游業“形象工程”,浪費了公帑,也侵蝕了政府公信力。 發展旅游經濟要注重地方特色,充分挖掘當地獨特資源,而不能“崇洋媚外”,照抄照搬外國的假洋古董,更不能超出一地的實際承受能力。事實上,大英縣并非沒有厚重的歷史遺存和民間特色文化,比如東漢時期的古郪國遺址,比如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之稱的卓筒井制鹽技術,比如享譽中外的“大英死海”。不利用好這些優勢資源,而是用假洋古董搞噱頭,豈不是數典忘祖?(尹衛國)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改革需有“最大公約數”意識
已是最后一篇
-
改革需有“最大公約數”意識
責任編輯:項麗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