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廣西玉林民間的“狗肉荔枝節”,盡管遭到各方愛狗人士抗議,但前往市場“過節”的市民人數絲毫不亞于往年。加之愛狗人士和看客扎堆,玉林市區熱鬧非凡。其間,還有幾名愛狗人士與食客發生沖突。 玉林“狗肉節”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然而,喧囂之后,除了今年政府退出“狗肉節”的舉辦之外,不管是愛狗人士還是玉林當地的狗肉市場,好像誰也沒有“說服”誰,依然各行其是,更令人詫異的是,似乎愛狗人士呼聲越高,這節越紅火,聞風而來的食客越多,“狗肉節”儼然成了一個秀場。 按理說,愛狗人士作為志愿者反對虐殺動物,呼吁社會保護動物是一種值得尊重的行為。然而,在如何制止和反對的細節處理上,他們的行為卻稍顯理性不夠,沖動有余。大力倡導、友好協商是可行可取的方式,但騷擾、威脅、甚至訴諸武力,就有些過分了。有長期關注此事的人士稱,玉林“狗肉節”越炒越熱,與愛狗人士的激烈反對有很大關系。 而對玉林“狗肉節”的舉辦者和商家來說,他們殺狗、賣狗肉的行為也許就是一個傳統習俗,本不足為奇。隨著反對者的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響亮,狗肉市場不但沒有萎縮消失,反而越來越大,欣喜之余,他們對反對者倒是顯得比較平靜和克制。可是,市場的逐利性驅使一些商販唯利是圖,竟然不顧良知,以虐殺為要挾,引誘、逼迫愛狗人士購買刀下之狗,這樣的行為不僅令人齒冷,而且觸及了文明社會的基本倫理底線。另外,“狗肉節”每年有大量的狗肉出售,在這種見利忘義的市場環境下,誰能保證被毒死的狗沒有摻雜其中?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激烈的反對聲中,依然有大量到處尋覓舌尖上美味的食客蜂擁而至,越來越多的吃貨們不在乎什么是文明,也不忌憚愛狗人士的激烈反對,甚至不惜發生沖突,只是想親赴“狗肉荔枝節”來滿足自己的味蕾。 其實,“狗肉節”原本可以悄無聲息,自生自滅的,動物保護人士也可以利用各種途徑合情合理地倡導和諧文明。然而不管是愛狗人士,還是舉辦者和商家,抑或是為嘗美味趕赴玉林的“吃貨們”,似乎都有借機“秀”上一把的成份。不過,在這場引發廣泛圍觀的紛爭中,如果參與各方缺少道德認同、價值觀共識,而是懷揣各自的目的,不斷突破法律底線、道德底線,那么“狗肉節”只會落的一個滿盤皆輸的結局。 抗議仍在持續,殺狗依然堅決,肉香令人垂涎。“狗肉節”的紛爭只是紛雜社會現象的一個縮影。社會轉型攻堅、觀點多元多樣、矛盾復雜多變,面對同一問題,你有你選擇的自由,我有我堅守的理由,如果各執己見、互不相讓,鬧劇肯定還會不斷上演。堅守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凝聚共識、增進理解,才能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問題的解決。(王華崗)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書香 點綴城市風景
已是最后一篇
-
書香 點綴城市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