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87億元、穿越晉西黃土高原和呂梁山山地的太原至興縣鐵路(簡稱太興鐵路)工程,平均每公里需建設6個涵洞,涵洞關鍵部位臺背本應采用優良材料填筑,卻被大量就地取材的黃土所替代。據施工者實名舉報和記者調查,發現這條正在建設的鐵路潛藏的質量問題令人心驚,連施工者都直言“常被噩夢驚醒”。對此安全隱患,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擔憂,吁請“查查省下來的錢進了誰的腰包”。(《經濟參考報》6月30日)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正因為做了用黃泥巴糊涵洞的虧心事,才會常被噩夢驚醒。但能坦言常被噩夢驚醒,起碼還存有一份良知;而能揭曝真相,也不無勇氣。對這名施工者,也許不必過于苛責。 除了這名施工者,項目經理會做噩夢嗎?工地監理會做噩夢嗎?總監會做噩夢嗎?在畸形利益驅動下,總有一些利欲熏心之徒,無視公共利益,他們眼里只有金錢,沒有法規,只想著如何斂財。這些人是不會做噩夢的。 誠然,鐵路是百年工程,太興鐵路是公共財政投資項目,施工中存在如此嚴重的問題,是對納稅人、出資人的犯罪。因此,確有必要查查施工單位偷工減料省下來的錢進了誰的腰包;施工單位當時是如何中標的。業主單位負責人不分青紅皂白地動手毆打記者,背后可能存在鏈條性腐敗。諸如此類,也該查查。 在等待真相還原的節口,更讓人痛心的是監理不作為和亂作為。一項工程最終完成,一般起碼需要招標、承建、監理、驗收這四個環節,只要任一環節不虛置,它就不可能出籠。如果說承建方偷工減料是問題工程的元兇,那么監理麻痹大意沒有發現問題,則是幫兇;如果監理見利忘義,收了施工方好處而故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則是不折不扣的合謀。 報道中有一個細節,舉報者向記者表示,用黃土當填料有時被工程監理人員發現造成停工,項目經理李有生會讓他去“協調”駐工地監理,他自己去“協調”總監,通過“做工作”,監理對使用黃土回填也視而不見了,而項目部則一一簽字驗收。這說明監理人員一開始并沒有瀆職,后來才背叛職責。所謂“協調”二字,耐人尋味——用什么協調的,如何協調的,為何一協調就故意放行,其中有無利益輸送?很顯然,監理不監理,主觀上就扮演了沆瀣一氣的角色。 其實,鐵路施工造假也有先例。如新華社曾報道,“靖宇至松江河線工程”這個總投資23億元的重要鐵路項目,居然由“騙子承包、廚子施工”,被層層轉包、違規分包給一家冒牌公司和幾個完全不懂建橋的包工頭。鐵路基座所用的混凝土,被摻雜大量石塊,連廢渣都呼呼往里堆。連施工人員都承認“將來這趟火車通了,我可不敢坐”。 《刑法》明確規定:“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違反國家規定,降低工程質量標準,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問題是,不能等到出事故了才處理,而應從一開始就嚴格把關,比如問題施工單位不能中標,在施工過程中監理必須忠于職守等。近年來,監理人員因瀆職而獲刑的案例時有發生,為何相關人員總是放棄應盡責任? 除了施工者,誰更該被噩夢驚醒?如果他們不驚醒不害怕,又該如何是好?應該用依法嚴懲來遏制喪盡天良的相關人員。這起“連豆腐渣都不如,會出大問題”的問題工程,除了上級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司法機關也該出手了。(王石川)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批評”前不要畫蛇添足地加限定
已是最后一篇
-
“批評”前不要畫蛇添足地加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