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我一次次學習焦裕祿精神,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一次次受到震動。深深感到為民是焦裕祿精神的實質,作為一名縣委書記,就要傾心為民,在復雜的環境中固本培元,在明辨是非中返璞歸真,向著理想不斷奮勇前行,不能因為路途遙遠,就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 我自認為是個有理想的人,讀大學時就入了黨,黨齡比工齡長,算得上是個年輕的“老”黨員了,一直充滿理想抱負,對先輩先進非常崇敬,曾經暗下決心若有機會當上縣委書記就一定要向焦裕祿學習,做一個最優秀的縣委書記。可以說,我的工作軌跡是一路向下,從中央部委到省直機關,再到縣里,人家說我平臺越來越低,但我不后悔。我是懷揣“做事”“成事”信念來翁源的,一干就是10年。可捫心自問,自己心中也曾有過波動,有過“開溜”的想法,與焦裕祿“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絕不離開這里”的堅定信念相比,差距很大。自己必須時刻錘煉黨性,永葆本色,始終保持正確的人生航向。 在翁源當了8年的黨政主要領導,認真想想,自己雖在基層工作,卻坐在辦公室聽匯報多,與干群談心交流少,坐在車上參觀多,深入田間地頭調研少,沒有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未能真正沉下身子“接地氣”,有時甚至認為推進一個重點項目比解決群眾一個實際問題更有意義。究其原因,是自己牢記宗旨、心系群眾不夠。 盡管當初從省直機關下來任職就做好了吃苦耐勞、扎根基層的思想準備,但當自己切身體會到貧困山區的艱苦,與省直機關和珠三角地區比較,心里落差還是很大。當其他地方的領導頻頻提拔,一些年輕干部也進步很快,自己有時也會有些心浮氣躁,甚至產生了一些消極悲觀情緒。這些想法雖是偶爾有之,但當我想起焦裕祿“坐在破椅子上就不能革命嗎”的質問時,就會感到慚愧不安,認識到自己不應該與人比提拔有多快、職位有多高、待遇有多好,而應該比修養有多高、黨性有多強、貢獻有多大,真正沉得住氣、定得了神、扎得下根。 “出了問題,我負責!”焦裕祿這鏗鏘有力的話語體現了他為人民利益敢冒風險、敢負責任、敢于擔當的高貴品質,對我觸動特別大。自己在抓經濟發展中,沒有大刀闊斧,更好地搶抓機遇,表面上是顧慮一票否決的政策約束,內心深處是有明哲保身的思想,沒有焦裕祿那股“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拼勁、闖勁、沖勁、韌勁,缺乏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 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干事創業的激情油然而生。我深深體會到,能到有40萬人民的翁源做縣委書記,這是組織對自己的高度信任。縣一級承上啟下、要素完整、功能齊備,是一個人生的大舞臺、事業的大舞臺。我將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以焦裕祿為典范,深化其為民情懷,傳承其務實作風,內化其高尚情操,踐行其為民精神,意氣風發、慷慨激昂去干好工作,切實當好黨在翁源形象的具體代表人。(朱余旺,廣東省翁源縣委書記)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已是最后一篇
-
堅決清除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