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網友反映的送往海南文昌翁田鎮的救災食品中發現發霉面包、蛋糕一事,海南省民政廳廳長苗建中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歉意。苗建中坦言,此事責任在民政廳,是民政部門工作的失誤,已針對此事成立專案組,深入調查此事,若采購發生腐敗問題,將堅決追究責任。目前,出現問題的290箱問題食物已全部封存。 從網友曝光到封存問題食物,當地民政廳回應還算及時。但事情已經發生,惡劣的影響也已擴散。按理來說,民政部門發送發霉面包、蛋糕這種“低級錯誤”實屬不該,就連苗建中自己也承認:“我當了7年的民政廳長,經過無數的水災大災,發放的救災物資從來沒有什么問題。”但為何這次面包、蛋糕就“發霉”了呢? 其實,從采購時就應該想到,海南這么熱的天,容易變質的物資就理應慎采、少采,甚至可以不采購。這些不需要太專業的救災知識,只需要點常識就能明白。雖然目前當地民政廳稱“失誤”,但讓人生疑的是:從采購到把物資送到災民手里,這些過程民政局全程參與,難道就沒有發現一點蛛絲馬跡?若不是網上爆出來,民政部門能自己發現問題嗎? 海南每年都會遭遇臺風,或大或小,可能大家都已經習慣。正因如此,有關部門對各種救災程序、救災方式等,更應該輕車熟路。雖然這次“威馬遜”是海南41年來遭遇的最強臺風,受災程度非同以往,但救災的“套路”應該是差不多的。“發霉面包”的出現,只能說相關部門的救災還過于粗糙,還經不起災難的檢驗。 現在,盡管當地民政部門已經出來道歉,但從目前的輿論影響來說,對此的“指責”多于“理解”,甚至還在持續發酵。相關部門對此的反思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失誤”和“道歉”的程度,需要審視整個救災過程。 這樣到底是個人的“失誤”,還是救災程序的“失誤”,今后又該怎么避免?不管是民政部門還是慈善機構,對于救災過程中自己的表現,一定要有一種被聚光燈照著的自覺,這樣即便出現了失誤,也可獲得輿論的諒解。否則,下一次臺風來,或許還會有發霉的面包。(王小異 媒體人)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地鐵調價別找不著邊際的理由
已是最后一篇
-
地鐵調價別找不著邊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