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駕駛習慣的養成,需要經歷一個磨合的過程。對于交警部門的嚴格執法,廣大駕駛人要用自覺自律的行動加以支持。 “禮讓斑馬線”是文明駕駛的重要原則,但對于如何認定機動車未主動禮讓行人,不少司機并不清楚。近日,濟南交警推出多幅圖片,詳細解讀如何“禮讓斑馬線”,并將根據這些要求對違法違規的駕駛員進行處罰。(本報今日A06版) 無論考慮到生命至上的原則,還是為了維護城市道路的良好秩序,“禮讓斑馬線”等文明駕駛的原則,都應當得到駕駛人的普遍遵循。交警部門做出的解讀以及日常性查處,既明確了車輛行駛時所應遵守的規則,同時也有助于更多駕駛人養成文明駕駛的習慣,維護道路交通安全。 如今,汽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大,文明駕駛習慣卻沒能跟上“形勢”。那些在交通法規和駕照考試中所強調的文明駕駛原則,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普遍遵循,甚至在一些人看來,搶在行人之前通過,才能體現開車的優勢。于是,車輛與行人爭路的現象,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發生,今年5月份,一名男童就是在省城某路口的人行橫道上,被飛馳的出租車撞倒身亡。隨著城市的發展和車輛的增多,文明駕駛習慣缺乏所引發的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這種狀況亟需得到扭轉。 要想糾正駕駛陋習就得對癥下藥,尤其離不開嚴格的執法活動。此前記者采訪時就發現,有的駕駛人并不清楚什么是正確的做法,有的則抱著“反正沒人抓”的心理。此次濟南交警發布示意圖,首先就是明確路況不同、人車相對位置不同的情況下,機動車該如何“禮讓”,讓文明駕駛有規可循。在此基礎上,對違規者的批評教育和行政處罰,則是運用具有強制性的執法手段,迫使駕駛人繃緊文明駕駛的“弦”。立規矩加上抓執法,形成對駕駛人的有力約束。 當然,以前的“自由自在”現在要面臨處罰了,確實會讓一些駕駛人感覺不適應,但文明駕駛習慣的養成,就需要經歷一個磨合的過程。在“禮讓斑馬線”方面,其他地方已有成功的例子:廣西南寧今年3月啟動了一系列相關活動,目前八成以上的車輛已經能夠做到禮讓行人了;而在類似行動開展更早的杭州,禮讓率則高達93%。山東作為禮儀之邦,怎能在“禮讓”方面甘于人后,對于交警部門的嚴格執法,駕駛人要用自覺自律的行動加以支持,以此為契機養成文明駕駛的習慣。 能否“禮讓斑馬線”不僅關系到行人的安全,更關系到整體性的道路秩序。身處在鋼鐵外殼中的駕駛人,在面對走上斑馬線的行人時,不妨多做些換位思考。畢竟,沒有人永遠坐在車里。(婁士強)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光靠譴責 解決不了扶不扶的問題
已是最后一篇
-
光靠譴責 解決不了扶不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