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學在地震中挺住了,這是值得欣慰的事。但是如何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地震多發區各類建筑物的抗震建設,對政府部門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數以萬計的人被置于艱險困厄中。從記者發回的現場圖片可見,震中房屋倒塌嚴重,其中以農村民房受損最大。不過萬幸的是,震區的一些希望小學經受住了地震的考驗。截至8月3日晚12時,魯甸縣兩所希望小學學校只有墻體輕微開裂,地震未對教學樓主體結構安全產生影響。 汶川地震中,校舍倒塌的陰影一直籠罩在國人心頭。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汶川地震后,啟動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成了一項重要任務?!斗勒饻p災法》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對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政府同時決定從2009年起,用3年時間,對各類城鄉中小學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進行抗震加固,消除安全隱患,將中小學校舍建成建筑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 魯甸地震中,一些希望小學經受住了地震的考驗,這也向人們傳遞了一個信息:建筑安全并不是奢望,在天災面前,最大限度地給生命尋找避難所是完全可能的。同時,這也是一種提醒,校舍可以相對安全,那么民宅也可以向學校目前的標準靠近。 國家地震局指出,房屋抗震性能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淺等原因,是魯甸地震傷亡慘重的原因。從一些報道中也能看到,農村民房中,不僅土坯房倒塌,新蓋不久的民房也倒了不少。即便經歷了數次地震后的社會檢討,今天,房屋抗震性差仍然是地震災害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早在2005年底,當時的建設部就通過了《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規定》,提出各地縣級以上政府應對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抗震設防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2011年6月,財政部還下發過《中央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在優先支持貧困農戶、并向財政困難地區傾斜的同時整體推進全國農村危房改造。之后,云南省也相繼出臺了類似規定,要求對本省農村的危房進行改造。 但現實的掣肘顯然更多。魯甸和中國很多邊遠地區一樣,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生態環境惡劣。村民因為貧窮,在建設房屋時,沒能過多地去考慮房屋的抗震安全問題。而當地財政乏力,也不可能在農民建筑房屋時給予更多財政支持。但是,即便如此,對于村民的房屋質量,各方面也應給予更多關注。建筑物防震已成減災、防災的共識,建筑物防震的意識更應當從學校推及到包括民宅在內的所有建筑物。 希望小學在地震中挺住了,這是值得欣慰的事。但是,這也是在提出另一個問題,如何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地震多發區各類建筑物的抗震建設,是否應設立專項資金來提升民宅的抗震水平,如何在賑災和減災兩個方面使用各界捐款,對政府部門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陳方)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校訓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
已是最后一篇
-
校訓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