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在發展文化軟實力上下“硬功夫”,把文化“走出去”作為文化強省戰略的重要舉措,取得顯著成績。“廣電湘軍”“出版湘軍”“演藝湘軍”“動漫湘軍”等品牌享譽海內外,使湖南和中國的形象不斷地樹立起來、閃亮起來。 有內核、有神韻的內容,是文化“走出去”的最大資本,是贏得主動的最硬底氣。目前湖南文化產品大部分為依托廉價勞動力資源而獲得成本優勢的“硬件產品”,屬于內容和創意的“軟件產品”則比例不高,同時因為或過于“湖南”或過于“洋化”,大多只能在短時期風光暄熱一時,難以產生持續影響力。進一步推進湖湘文化“走出去”,必須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前提下,堅持“內容為王”,將內容建設放在第一位。實施文化精品帶動戰略,就要推動湖湘文化真正走進世界人民的內心,走得更遠、更好。 文化“走出去”,平臺就是跳板,有了“走出去”的“航船”,文化才能順利“揚帆出海”。目前我們在平臺載體建設上是塊“短板”,文化會展雖然比較多,但硬件和軟件上層次都還有待提高。進一步推進湖湘文化“走出去”,必須樹立全球視野,建立起富有穿透力的全球化對接和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既要善于“借船出海”,加大與國外知名文化企業、文化機構的合作,借助其銷售網絡、傳輸渠道和貿易平臺打造文化傳播國際化的載體,推動我文化產品進入海外主流社會;又要努力“造船出海”,統籌辦好演藝、廣播影視、圖書、動漫等專項文化會展,形成面向國際和國內的文化交易平臺體系,加快建立文化產業“走出去”基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和發行網絡,加大海外推介和招商力度,從“別人經營自己”轉向“自己經營自己和別人”,讓湖湘文化更多進入國際市場、國外主流,最終成為主流。 文化“走出去”,關鍵是產品和企業走出去、市場主體走出去。市場主體最了解市場的需求,能以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形式把握需求和變化贏得市場。形成數量眾多、結構合理、實力強勁的外向型文化企業,是湖湘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支撐。目前,湖南文化企業規模偏小、實力偏弱,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不強。進一步推進湖湘文化“走出去”,必須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鼓勵國有文化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跨國經營管理能力,加快培育一批能與西方跨國文化集團比肩的文化企業航母;支持更多有實力、有豐富貿易經驗的民營企業從事文化貿易,做到在財政補貼、稅費征收、金融支持等方面與國有文化企業同等待遇,盡快形成以國有文化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參與文化出口的生動局面。 在推動湖南文化“走出去”過程中,我們也深刻認識到,文化產品“賣出去”比“送出去”效果更好,在推動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既要注重發揮好政府的作用,更要重視市場的力量。目前文化產品大多是以產定銷,市場化程度低,海外營銷投入不足,文化貿易的經營、管理、開發、中介、咨詢等各類相關人才匱乏。進一步推進湖湘文化“走出去”,必須在強化市場運作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政府引導,鼓勵打破行政系統、地方條塊的限制,支持企業積極探索符合國際慣例和市場運作規律的營銷方式,以資本為紐帶建立起寬廣、實用、有效、靈活的文化貿易海外渠道,促進文化企業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專業化、規模化的跨國經營,加強高水平營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文化走出去、走進 去、扎下根。 (許又聲/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居家”正,“居官”方能正
已是最后一篇
-
“居家”正,“居官”方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