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放在第一位
傾盡全力,救援官兵搜救不言放棄;有序調配,救災物資四面八方送達;通力協作,災區傷員轉送周邊城市……魯甸地震發生以來,“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既是抗震救災的基本原則,更是以人為本的生動體現。 72小時“黃金救援期”已經過去,但“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精神仍應貫穿始終。暢通“交通生命線”,保證人員、物資到位,要更有序的調度;震區地形復雜,邊遠村鎮救災物資的領取發放,要更有效的方式;安置點可以因陋就簡但需衛生安全,要更科學的規劃……轉入過渡安置階段后,把人放在第一位,正體現在這些點滴細節中。 未來,恢復重建任重道遠。讓災難成為災區面貌歷史性劇變的契機,不僅是災區群眾的渴盼,也是億萬同胞的期許。如何發揮制度優勢,為貧困地區注入活力?如何激活內生資源,讓邊遠地區獲得持久動力?回答好這些問題,才能讓災難的創傷最終愈合。 在一組反映安置點孩子們生活的照片里,他們或是在帳篷外讀書寫字,或是在空地上奔跑嬉鬧。孩子的笑臉天真爛漫,正是因為無數人為他們支撐起一片晴空。相信,在未來的生活中,他們一定能過得更好、笑得更甜。(金蒼)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災后重建 堅固為先
已是最后一篇
-
災后重建 堅固為先
責任編輯:桑小婷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