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15日,是中國8年抗戰勝利紀念日,所有中國人都將這個日子銘記于心。1945年的今天,日本播放裕仁天皇發表的《終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規定的各項條件,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抗日戰爭是一場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相應,抗戰勝利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具有轉折性意義的大事件。它對于中華民族的發展與世界文明的演進產生了巨大意義,更為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帶來了重要的啟示。 有正確的理論道路,有堅強的領導力量,才有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在半個世紀中,中國曾與日本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戰爭: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兩戰均由日本發動,均有侵略性質,但結果卻勝敗殊途。1894年的日本侵略者,面對的是早已內部潰敗的清政府,早成一盤散沙的中國民眾;抗日戰爭中的日本,卻面臨著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無論是戰爭的主體還是戰爭的領導力量,都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相隔僅僅四十多年的兩場戰爭,一個讓中國進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一個卻為民族獨立與解放揭開了嶄新的篇章,其中原因,尤當深思。 今天,國際和平新秩序來之不易,任何挑戰二戰戰后共識的行為都要引起足夠的警惕。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已近七十年,但日本歷任政府大多沒有在侵略問題上認真反省過,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近些年來更有抬頭趨勢。從炮制南京大屠殺虛構論到掩蓋生化武器細菌戰,從參拜靖國神社到修改歷史教科書,從挑起釣魚島爭端到修改憲法解禁自衛權,無不是在竭力突破二戰禁區,為戰爭歷史翻案。這是顛覆還是維護戰后國際秩序的一場較量,必須為全世界所有熱愛和平的民族所重視和警惕。 當前,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主流,中國的崛起勢必會走一條和平發展之路。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傷亡人數達數千萬,社會直接財產損失數千億美金,戰爭對社會基礎設施、制度的毀滅性破壞以及對文化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一路從苦難中跋涉而來的民族,更會倍加珍惜和平與穩定的國際環境,因而,以史為鑒、追求和平,成了戰后中國幾代人堅定不移的信念,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倡導和平共處原則,一直是中國堅持的外交政策。中國不稱霸、不擴張的宣示,不僅僅是對“中國威脅論”的回應,更表達了一個在苦難中涅槃的民族,對歷史和未來的清醒認識。 其實,對于中國這個有著悠久文明史的民族來說,8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沒有讓它被仇恨的陰影籠罩,反而讓它生長出了和平的力量;沒有讓它在巨大的打擊下一蹶不振,反而讓它迎來了從衰敗走向復興的轉折點。這場戰爭孕育了偉大的抗戰精神,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內涵,讓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得到了提煉和升華,也讓自強自立、獨立自主的態度成了全民族的共識。在抗戰勝利69年后的今天,在又一個“8·15”到來之際,我們尤應聆聽歷史啟示,深思抗戰精神,矢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世界的和平發展貢獻力量。過去,這種精神讓中國實現了解放與獨立,今天,更應推動21世紀的中華民族走向復興與輝煌。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如此“推廣”太沒底線
已是最后一篇
-
如此“推廣”太沒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