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的題詞現象被再度關注。媒體盤點了近年來官員落馬后其題詞的遭遇,有刻意遮擋落馬者的題詞署名,有在網上將與落馬官員有關的報道悉數刪除。相比如此“溫和”的做法,有些地方對于落馬官員“墨寶”的處理方式顯得更為直接,哪怕是刻在石頭上,也是一個字:鏟。 “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的,結果名字比名聲爛得更快”,那些在位時熱衷于到處題詞的官員,當然不會想到自己落馬后的不堪一幕。當他們輕易地就可以成為某某書協的會員,當他們的題詞掛滿學校、醫院、機關辦公樓以及風景名勝區,當他們的題詞動輒帶來的,就是下屬與相關單位的吹捧,此刻充塞于他們內心的,一定會是對書法藝術的輕看,以及對自己題詞巨大能力的沾沾自喜。不屑一顧和沾沾自喜是如此的強大,以至于他們輕易地就迷失了自我。 當然,那些幾乎隨處可見的官員題詞背后,隱藏著的并不僅僅是過度膨脹的心,它還有著更多利益輸送的影子。媒體早已經不止一次地披露,官員題詞還常常與“雅賄”現象聯系在一起。許多官員本身的題詞水準一般,但某些有求于他們者往往會通過“潤筆”的方式來購買其“墨寶”,由此形成隱性賄賂。伴隨著各種規定和禁令的加強,此種“雅賄”之風更是無形中得以增長。在逢迎者假惺惺的“墨寶”購買行為中,一些官員也變得飄飄然,題詞現象更是因此遏止不住。 現代行政生活中,官員多一些風雅愛好不是壞事,至少能夠讓自身形象顯得更有血有肉,但官員題詞在其落馬后就被迅速鏟去,暴露的只能是權力附加值的秘密。同樣是對官員題詞,同樣是那群要求題詞者,為什么他們的前后態度冰火兩重天?不是審美水準變了,而是因為附加于題詞上的權力附加值已不復存在。官員當權時,題詞是領導的關愛,甚至會是企業和單位的“護身符”,但官員一旦失勢,題詞難免就會成為想要迅速抹掉的“污點”。 官員“墨寶”的風行與被鏟現象,說到底都是一種病:那就是現實中的權力往往有著延伸效應,其附加值很容易被他人所分享和均沾。權力的延伸效應觸手可及時,請官員題詞就會成為一種潮流和現象。 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在鏟除落馬官員題詞的新聞后,有網友提議,更應該將這些“墨寶”保存下來,讓其成為警示碑,以警示后來者。保存當然不必強求,但必須以權力視角來對官員題詞現狀進行一次省思。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明確:“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題詞、題字。”有著硬性的約束,官員的題詞現象當會消停,但如何將權力運行在規范的路徑內,令權力者既不虛榮于一時,亦不貽笑于身后,還道阻且長。(王聃)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標語里的精英視角和底層情懷
已是最后一篇
-
標語里的精英視角和底層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