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學術造假決不姑息
新華社武漢8月26日電(記者王賢)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近日發布公告,稱一名北京大學女博士在該刊發表的一篇論文涉嫌嚴重抄襲;北大立即回應,稱將就此進行核實,如抄襲屬實將嚴肅處理。 學術期刊主動曝光和北大及時回應令人欽佩,彰顯出堅決打擊學術造假、維護學術良知的鮮明態度,對于捍衛學術聲譽、扶正祛邪具有積極作用。 學術研究是創造新知識、新觀念的過程,講究的是對現有理論、觀點、技術的超越與創新。然而,當今學術界的抄襲之風屢禁不止,學生抄、老師抄、研究人員抄,甚至院士也抄,辱沒了學術聲譽,縱容著投機取巧、沽名釣譽的社會風氣。如此下去,必然損害整個民族的創造力。 論文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比比皆是,原因固然復雜,但與學術界盛行的“小圈子”文化和“老好人”主義關系密切。有的學術期刊靠發論文賺錢,內部把關形同虛設;不少專家學者發現學術造假行為,不少人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些學術機構和行業協會為了維護“小圈子”的聲譽,遇到抄襲也多是內部處理,客觀上助長了抄襲歪風。 打擊抄襲之風,特別需要學術相關各方堅持真理、主動作為。如果學術同行本著求是求真精神揭批丑惡,學術期刊和研究機構敢于自亮家丑承認過錯,各類學會和行業協會有科學的打假制度體系,推動形成面對造假“人人喊打”的社會風氣,學術造假必然會逐步失去市場。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公務接待禁酒應盡快實施
已是最后一篇
-
公務接待禁酒應盡快實施
責任編輯:趙 洋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