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日是全國人大正式通過“兩日”決議后的首個抗戰勝利紀念日,受到國內外矚目。在我們銘記勝利的時刻,更不應忘記弘揚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決心,還要向老戰士致敬。 但在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日本政界卻又上演了一場拜鬼的鬧劇。 “8·15”日本戰敗日,當天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過代理人自費向靖國神社獻上了“玉串料”(祭祀費),另有多名內閣大臣和80多名議員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晉三自2012年就職以來,曾多次表達與中國、韓國領導人對話的意愿,但其參拜靖國神社、解禁集體自衛權等一系列做法,為雙邊對話制造了障礙。 69年前的這個時候,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但在伴著電波雜音播出的《終戰詔書》中,卻并未出現“投降”字眼。直到今天,日本對“8·15”的稱呼仍未統一。在討論會中,它常以“戰敗日”出現,而政府和媒體則通稱這一天為“終戰日”。 亞洲各國人民經常不解,為何日本對于侵略戰爭失敗這一天稱為“終戰日”?為何會有那么多的人膽敢公開否定南京大屠殺、強征慰安婦等各種戰爭罪行? 紐倫堡審判之后,德國直到上世紀90年代都在繼續追究納粹犯罪分子,搜查嫌犯案超過了10萬件,其中6000多件被判決有罪,但在日本是零。實際上,東京審判放過了“731”部隊人體實驗、使用細菌和化學武器、強征“慰安婦”等大量戰爭罪行。直到現在,日本人對本國罪犯的審判都是零。一些右翼連東京審判的成果都想篡改和否定。 其實人們早已看到,69年前,日本的投降意圖并不純粹,對戰爭罪行的追究并不徹底。因此,軍國主義形式上被粉碎了,但逃避責任的惡習卻留下了種子,如今長成了蔓延的右傾化荒草。 69年后,再度回望“8·15”,歷史的記憶仍如此鮮亮。自那日起,亞洲各國從日本軍國主義的奴役中獲得解放,人類從數千萬生靈涂炭中得到解脫。自那日起,積貧積弱的亞洲走上了民族獨立與繁榮發展之路,而抗戰勝利日,正是這所有一切的原點。 美國在戰后允許日本保留了天皇制,也沒有對軍國主義進行徹底清理,還允許一批昔日的軍國主義分子掌管日本政府。這導致日本未能對二戰罪行進行徹底反省,還妨礙了對下一代進行正確的歷史教育。近年來,一批在戰后出生、缺乏正確歷史觀的政客接管了政府,其中有不少人還是著名軍國主義分子的后代(如現任首相安倍),他們的祖父輩曾是當年那場侵略戰爭的主導者或參與者。所以,他們不但不愿認罪,反而一再掀起歷史翻案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可以想象一下,倘若德國政府高官公開否認種族大屠殺、美化納粹統治,會引起什么樣的反應?估計不僅國際社會不會答應,德國國內民眾也不會答應。(陸培法) 日本越是選擇遺忘和否定歷史,中國就越發要刻骨銘記。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娛樂圈要禁毒更要消毒
已是最后一篇
-
娛樂圈要禁毒更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