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受社會關注的哈爾濱市依蘭縣中學教師“索禮事件”已經有了處理結果。據媒體報道,依蘭縣教育局依據教育部《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以及其他現行規定,給予當事教師馮群超撤銷教師資格處分,清除出教師隊伍。依蘭縣紀委還給予依蘭縣高級中學校長、黨總支書記宿金來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處分,免去其校長、黨總支書記職務。不僅如此,其他相關的責任人和教育分管領導也分別受到了處分。 看慣了拖泥帶水、推三阻四的處理事故或事件的方式之后,哈爾濱市和依蘭縣對教師索禮事件的處理給人全新的感受,可謂干凈利落。從上述處理結果中,公眾可以看到,有關部門對事件責任人一個都沒放過,從當事教師本人,到由此向上的各層級官員,全部都受到了處理。 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政府部門和領導在處理事故或事件時,因顧及爆出黑幕可能牽連到本部門或個人,往往不敢出手,相反卻利用手中權力,把責任范圍縮小,把大事直接化了,把壞事弄成好事。這種黑白不分、是非顛倒的處理結果,除了給更大事故和更嚴重事件埋下種子以外,也敗壞了整個社會風氣。正是在這樣的風氣之下,“臨時工”成了官員和公務人員的職業墊背者,“批評教育”成了處理結果,“培養不易”成了責任人轉崗繼續當官的最佳理由。 那么,上級機關、上級領導處理事故的底氣和硬氣來自哪里?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來自于自己的正氣。如果自己行為不端,其又何來正氣和魄力?實際上,一個事故或事件“一攤稀泥”式的處理結果,反映的正是監督處罰機關和相關官員的不正之風。政府機關、政府官員,其正氣有幾分,在處理事故或事件時的底氣和硬氣就有幾分。 當然,上述哈爾濱市和依蘭縣對教師索禮事件的處理結果,在目前算是少見的。此外,由于被處理的對象為中學教師以及主管教師或主管教育的官員,因此,也不宜對這樣的處理結果做擴大化的解釋。在現實中,同樣是在教育領域,許多更有違師德、更有違規違紀違法嫌疑的教師還沒有被處理,更值得我們警惕。(王少哲)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校長說校訓)胸懷祖國 睜大雙眼擁抱世界
已是最后一篇
-
(校長說校訓)胸懷祖國 睜大雙眼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