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知識產權處處長寇建平表示,我們國家的轉基因安全管理是多部門、多機構、多專家來共同管理的,沒有“利益集團”因素。 寇建平說,轉基因評審涉及到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第三方檢測機構等,一個企業如果說把這么多部門買通,是做不到的。我們國家的轉基因完全是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而不是受某些利益集團控制的。 作為一項改變農業生產面貌的世界級革命性科技成果,轉基因食品確實已經走進了人類的生活,長遠來看,大勢已定。如同創造力總是源源不斷的發生,人類不可能阻擋新的技術和文明成果,及其進入自己的生活,接受新的事物,接受改變,是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之一。 但是,一個基本的擔心仍未解除,就是利益因素。來自農業部的聲音,如此拍著胸脯的姿態,其實已經說明擔心的普遍。“利益集團”被提出來,但所謂“利益集團”確切指什么,不清楚。還有一些擔心可能無以言喻,那是一種社會習見,甚至一種認知慣性,但不是盲目、無知——必須承認,這是一種社會心態,其來有自。 每一次社會的求新,每一次改變的發生,總會引來類似的擔憂。有些改變,自然而然的發生,屬于社會慢慢的進步,自然無所謂。有一些改變,通過科技、政策推動,甚至可以預見到一種變革性力量出現,卻總會引來莫名其妙的惶恐。“利益集團”,是的,但只是擔心因素之一。還有呢?科學權威的形象,政府部門的公信,習得的觀念,甚至教育所塑造的古典時代的智力訓練…… “不放心”,成為這個社會對通向未來時刻的心理狀態。有時候,人們寧愿信守一些一成不變的東西,因為它們至少還經受過時間的檢驗。現代社會,人為的改變力量,已經無所阻擋,但一種失控的風險隨時發生,而恰巧我們身邊有著太多的教訓。我們要在這個意義上,理解一些即將介入生活的科技成果,但這恰恰又不是一個科學問題,是通過邏輯、概念、知識無法解答的困惑。 “利益集團”在哪里,誰不在一套利益集團之中?說不清楚。但或隱或顯的一套“斗爭”思維,早已埋伏。懷疑一切的普遍“不放心”心態,說到底,是社會嚴重缺乏安全感與信任感的結果。但這又不是觀念、認識不到位的問題,畢竟,社會的創造改變,還需要培育值得激發信心的案例,社會正在通過人力推動而不斷走向進步,這需要成為一種切實感受。 有些創造改變,是科技成果,有些是制度,有些是新的觀念。如何接受新事物,報以學習的態度,能夠寬容,而不是動輒“斗爭”,這需要社會操練。社會進步是不斷嘗試的歷程,必然意味著不斷的改變,這就需要消除社會的“不放心”。(李杏)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維護網民的表達權 暢通網絡表達渠道
已是最后一篇
-
維護網民的表達權 暢通網絡表達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