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吳亞琴初到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工作。她對自己說,老百姓把黨員當救命稻草,那就一定要讓他們抓住了,絕不能讓群眾失望。20年后,社區群眾用發自內心的掌聲和贊美讓吳亞琴知道:她沒有讓群眾失望。 當人民群眾被捧在手上、念在心中,當人民群眾的難題被及時關注解決,當群眾的利益被時刻真誠維護,人民群眾怎么會失望呢?人民群眾的聲音得以被傾聽,人民群眾的感情得以被共鳴,人民群眾的智慧得以被匯聚。心靠攏了,氣凝聚了,團抱起來了,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主心骨吳亞琴。 最初得知自己被安排在老舊散的社區工作,吳亞琴一百個不情愿,但她深知“咱是共產黨員,必須站出來”。社區是黨與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社區黨組織建設如何,服務如何,直接影響群眾對黨組織和黨員的評價和認知。既然選擇了“站出來”,那就必須要守住社區這塊陣地,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打通連接黨和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越是心系群眾,群眾越是心向著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吳亞琴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媒人腿、婆婆嘴、媽媽心”,她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把群眾的事當自己家的事,她的一片愛民情充溢在一次次民事糾紛調解中、一次次社區改造行動中。當年開發商在小區違規施工并強行啟動挖掘機,吳亞琴第一個跳上鏟斗,硬是攔了下來。為了群眾利益吳亞琴不畏風險,沖在最前,不就是真心真情的最真流露,為民務實的最佳詮釋嗎? 社區黨務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要把群眾心思攏在一起,除了真心真情,還得“敢于”“善于”開展工作。社區“老、舊、散、棄”,不等不靠自己“造血”;社區民事糾紛多,勤于總結巧于調解;社區事務決策,黨委當家,居民做主。民事糾紛調解十二法、“五代六心工作法”、居民自治模式等,這些都是“中國小巷總理”吳亞琴獨創的工作方法。她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把群眾的實踐作為最好的課堂,集中民智匯聚民意,由民自主。 “社區變化大,吳亞琴這個主心骨功勞最大!”社區群眾這樣評價她。她堅守信仰,用真心與智慧,把自己的人生和黨的事業寫在東北大地上,寫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生動詮釋了一名當代社區黨務工作者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興業盡責 立德樹人
已是最后一篇
-
興業盡責 立德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