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移動互聯網的邊上② 有朋友說起過一件日常小事:晚上在家時,想請另一個房間里的妻子幫忙拿個東西,就發了條微信給她。發完才覺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對勁……是的,不知不覺間,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技術,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進而改造了我們的人際空間。人們不停發微信、發微博、刷朋友圈,究竟是密切了彼此的關聯度,抑或僅僅是在玩手機? 對于現代人來說,智能手機幾乎成了一個外在的器官。人們帶著它開會、上課、進臥室乃至進衛生間,它無所不知、神通廣大,比最有趣的朋友更吸引你,比最親密的愛人更了解你,忘帶手機將直接導致你茶飯不思六神無主。那么,人和手機到底是什么關系?是人使用手機,還是手機支配人?所謂的“移動互聯”,為什么讓人不想“移動”,只想和手機待著不動? 某種程度上,手機稀釋了而不是增加了人們之間的聯系。在并不太久的過去,宿舍里的“臥談會”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伙伴們海闊天空縱論天下,多年后還會成為不斷提起的回憶。而如今,據說“臥談會”已被各自躲在被窩里刷手機取代。人們判斷彼此關系的標準不再是一個笑容、一次幫助,而是有沒有在朋友圈點贊、轉發加回復。假如你不幸被朋友默默“拉黑”,那簡直等于一場絕情的背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了一種數碼式存在。以前熟人之間常說,我是看著你們家孩子長大的,以后可能會變成:我是在朋友圈看著你們家孩子長大的。 無論移動互聯帶給人們怎樣的便利,這樣的人際關系也不是我們想要的,至少不能僅限于此。年輕人將視覺平面的世界稱為“二次元”,而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則是“三次元”。世界像被變戲法一樣濃縮在小小的手機上,那里有無窮無盡的信息,聞所未聞的軼事,卻惟獨沒有現實世界的立體感和縱深,正如作家畢飛宇所說,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在降低。我們有多久沒有和朋友把盞暢談,全程不看手機?坐在你對面那個人帶著笑意的眼紋,火鍋里翻騰的氣泡,窗外暮色四合的街景,無法被濃縮成一條語音微信。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信任,原本需要一套遠為復雜的系統,這套系統有賴于“三次元”世界的接觸。再大的存儲器,也裝不下一次充滿熱情的握手。微信聊天,為什么人們喜歡用表情符?這是由于,面部表情本身就是人類進化的產物,甚至關乎人類的生存和延續——原始人需要在遇到一個陌生人的瞬間,從面部表情判斷他帶著善意還是敵意。虛擬的表情,也只是“二次元”的幾個符號。微笑、皺眉、開懷這些人類表情是造化給我們的寶貴贈與,不要讓它被虛擬空間的字符所取代。 移動互聯時代,我們更需要有溫度的交往,有內容的互動。我們必須承認,沒有那么多的信息需要時時攝取,沒有那么多的動態需要不斷更新,也沒有那么多的人值得持續關注??朔謾C依賴和信息焦慮,需要從關心身邊人的感受開始。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萍?,應該增進人們之間的心靈溝通,而不是讓我們成為科技的仆人。這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我們時代的人際倫理。(白龍)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澳門回歸十五周年述評之二 :小小濠鏡澳 長成大都市
已是最后一篇
-
澳門回歸十五周年述評之二 :小小濠鏡澳 長成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