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給陌生人 你敢嗎
發表時間:2015-01-12   來源:光明日報

  對一個素未相識之人,你會借錢給他嗎?當然“不”。但是,如果你看過他生活與工作的記錄,知道他的知識結構、消費習慣,了解他良好的信用檔案和資金去向,或許你不會介意借錢給他——大數據時代將人與人之間的借貸變為可能,而要將這種可能變成美好的現實卻離不開征信這把“金鑰匙”。

  日前,央行首批允許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開展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而此前,我國提供個人征信服務的“正規軍”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所屬機構。此舉意味著,國內的個人征信市場化的閘門正式開啟,而征信業又將演繹怎樣的嬗變?

  征信業走向市場化

  在美國,信用實質上已經成為一種商品。遍布美國的個人征信機構和追賬公司等都以盈利為目的向社會提供有償服務,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由于多年的充分競爭,目前美國全國性的信用機構僅有三家。這三家公司對全美消費者的信用狀況進行調查記錄,然后通過公司建立的龐大數據庫將信用報告有償傳遞給全美各地的合法用戶。不僅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信用報告了解客戶的信用狀況,包括雇主、房東等也會在與個人簽訂相關合同前查看其信用記錄。

  “征信是一個商業化、市場化的行業,社會征信機構的放開是我國推進市場化改革,推動金融業向民間資本放開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于提高信息征集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差異化,對提高征信效率、促進行業競爭、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信用記錄可以管理風險,為交易雙方提供便利,節省時間,降低成本和避免損失。長期以來,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或個人的放貸都受制于信息的不對稱,由于缺乏較為完善的信息支持,很難準確評估風險,并由此帶來“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看來,放開征信市場可以引入多元化競爭,將各類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納入到信用記錄中來,填補原有信用體系的空白;更重要的是,隨著互聯網新交易、支付方式的興起,新興經濟活動中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可以通過社會征信機構收集起來,從而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征信體系,滿足不同層次金融機構的需求。

  “放開征信市場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了便利,其評估客戶信用情況及風險控制的成本將顯著降低。原來到銀行貸款要看是否有抵押,現在銀行可能會為信用好的個人發放更多的信用貸款,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但對那些原本信用不好的人來說,其借貸等行為無疑將進一步受到限制。”曾剛認為,總體上,新政策將進一步加強全社會的信用約束,降低道德風險。

  海量信息將納入征信記錄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底,我國征信系統收錄了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信息。

  在郭田勇看來,傳統央行的信用記錄主要來自商業銀行系統和線下,而來自互聯網的信息包羅萬象,既有線下數據,也有線上信息,既有借貸等結構性數據,也有習慣、喜好等非結構性數據,對這些痕跡進行整合,無疑將形成更加全面而準確的信用報告。

  據悉,目前央行個人信用報告主要內容是個人身份信息、銀行信貸記錄、逾期記錄等,且只有在銀行有過借貸行為、辦理過信用卡的人在征信系統里才有信貸記錄,內容較為單一。在企業信息征集方面,目前針對國內大中型企業征信服務的市場格局相對穩定,但針對小微企業征信服務的市場還不成熟。

  “對于不少國內網貸平臺來說,信用審核是一個巨大難題,目前央行的征信數據不對這些平臺開放,但即使開放,央行數據只是最基本的信息,不能完整地呈現出一個人的信用狀況,不能直接幫助平臺作出信貸決定。”網貸公司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告訴記者,央行放開個人征信系統,可以讓非金融機構的數據信息包含進來,包括互聯網公司的客戶數據,個人網上購物數據、社交數據以及各種生活化數據等。這些數據不僅使得一些從未有借貸行為的人有了征信數據信息,也可以進一步降低網貸平臺的線下征信成本,有效防范風險。

  互聯網的發展讓人的行為變成24小時可記錄,而且相比傳統征信業數據范圍更廣,種類更多。據了解,阿里巴巴旗下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日數據處理量在30PB(數據存儲單位,1PB約為4000億頁文本)以上,相當于5000個國家圖書館的數據總量。

  郭田勇認為,征信市場多元化是必然趨勢,要逐步構建以央行征信系統為主,市場化征信機構為輔,但商業化需求起主導作用的征信體系。“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積累數據很多,有優勢做征信;也有助于解決由于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形成的融資難、不良率高等問題。”郭田勇說。

  郭田勇認為,央行征信中心與各社會征信機構不會產生競爭。“未來央行征信中心將逐漸成為國家基礎信用信息庫的一部分,依法收集公民個人的信用記錄,并向法律規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償傳播信用報告,而不是商業性機構。”郭田勇表示。

  信息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顯然,貸款1萬元與貸款100萬元所需的信用記錄是不同的。在國外,一些金融機構發放大額貸款時,為準確了解企業的情況,往往要從多家征信企業處購買海量信息,僅調查周期就要數月,以期形成更加全面而真實的信用報告。在這過程中,那些獨家的、差異化的信息無疑具有更大的價值。

  數據顯示,去年前10個月,我國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的查詢量分別達8398萬次和3.27億次。根據相關預測,中國個人征信市場空間為1030億元,而目前個人和企業征信的總規模僅為20億元。業內普遍認為,隨著征信機構的多元化,征信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征信業的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那么,未來是不是誰都有權付費購買他們想要的信息?“征信信息怎么采?哪些信息可以采?采完信息在多大范圍內可以轉讓?這些都必須有準確而科學的界定,并對征信企業進行嚴格的監管和規范。”郭田勇判斷,目前央行批準8家機構開展征信業務準備,央行也應該在準備之中,適當時候會推出針對征信機構的規范政策,以確保征信信息的合理使用,維護居民和企業信息安全。

  在談到互聯網征信監管時,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曾撰文指出,要加大征信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假借“征信”之名進行的非法信息采集活動;要明確互聯網金融征信的數據采集方式、范圍和使用原則,建立互聯網金融企業信息采集、使用授權和個人不良信息告知制度。同時,要大力推進身份認證、網站認證、電子簽名及數字證書等安全認證,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完善內控制度,防止內外勾結導致信息數據泄露。

  由于法律不同,目前世界各國在采集哪些信息上的規定也各有不同,譬如美國法律就規定居民個人的就醫記錄不允許采集。“長期來看,征信信息從哪兒來,用到哪兒去等制度安排還要以立法的形式進行保障。目前我國市場化征信體系還剛剛起步,達到健全與完善的程度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曾剛指出。(記者 溫源)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陶 恒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94972&encoding=UTF-8&data=ACSLXAAAAAcAAE5cAAAAAQAc5YCf6ZKx57uZ6ZmM55Sf5Lq6IOS9oOaVouWQlwAAAAAAAAAAAAAALjAsAhQFmY2UXcKSaILjo5xcTBQ_IlVaGgIUQ-EeKYwVnsl-fuDx59M-8xDXxh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94972&encoding=UTF-8&data=ACSLXAAAAAcAAE5cAAAAAQAc5YCf6ZKx57uZ6ZmM55Sf5Lq6IOS9oOaVouWQlwAAAAAAAAAAAAAALjAsAhQ-dpRyhXJmnxvKNiNdyQyI0KWJAwIUceXKrH0EQtkYpVBE_7xi_rOEpZ4.&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激情国产激情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中文乱码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