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要勇于擔負起自己的職責,只要開動腦筋,沒有什么病弱不能去幫扶。讓政府公信力在真善美的傳遞中更牢固地樹立起來,何樂而不為? 最近,江西銅鼓縣10歲男孩莫雙熠“拾荒救父”的故事,備受社會關注:為給患白血病的父親籌集60萬元治療費,莫雙熠利用課余時間拾荒賣錢,兩個月內撿了六七百斤廢品;他還勇挑生活重擔,包攬了做飯、洗碗、拖地等家務,并負責照顧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堅強、獨立的莫雙熠,被網友稱作“小小純爺們”。 貧病交加的處境、風燭殘年的老人、孱弱的少年,這些元素通常都會組合成一個十分悲情的故事。然而,在莫雙熠“拾荒救父”的故事里,我們卻沒有感受到悲情,反倒覺得有一股力量在支撐他前行。這力量來自奶奶的白發,來自鄰居主動給他送來的廢品,來自廢品站老板多付的報酬,來自當地民政局及時的保障,也來自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每一股溫暖的力量,都讓莫雙熠肩上的重擔輕了一分。 在以往很多類似的案例中,一般都是媒體報道某個不幸的家庭的故事之后,地方政府才在輿論推動之下被動地施以援手。但在這一次,莫雙熠“拾荒救父”的故事卻沒有落入“俗套”。一個關鍵原因在于,在莫雙熠的故事出現在網絡后,地方政府積極主動地采取幫扶措施,并讓他在短時間內獲得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從新華社記者的報道來看,銅鼓縣政府部門在獲知莫雙熠“拾荒救父”的故事后,很快就主動給莫家辦理了低保,并為莫雙熠的父親申請了民政醫療救助。與此同時,當地有關部門還通過微信公號、微博、報紙等多種傳播途徑,讓更多人知道了莫雙熠的故事,也讓莫家因此受到了更多熱心人的關注和資助——截至12日傍晚,社會各界給莫家的愛心捐款已近20萬元。(相關報道見本報8版) 莫雙熠無疑是非常幸運的,“拾荒救父”的故事契合了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習慣,更容易獲得社會愛心的聚焦。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是他父親60萬元的醫藥費,還是莫家人今后的生活費,都將有著落了。在愛心人士的幫扶下,莫雙熠應該可以不用再拾荒,而是跟同齡人一樣專心于學習了。這得益于社會傳播的廣泛和深入,也得益于莫雙熠在逆境人生中爆發出的堅強、達觀、獨立感染了很多人。 不過,并非所有類似故事的主角,都能像莫雙熠這樣幸運。有很多出生于貧寒家庭的人,生病之后要么只能硬撐著“等死”,要么只能四處舉債并因此“因病返貧”。那么,什么才是制止悲情結局的有力武器呢?如何才能讓那些與“拾荒救父”類似的故事的主角,也能擁有莫雙熠那樣的“幸運”。答案在于建立更完善的社會救濟制度,唯有制度化的保障,才能讓身處絕境中的人看到希望。 首先,要完善城鄉居民醫保和大病救助制度,讓低收入、弱勢群體也能和白領、公務員一樣,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救助。現如今,白血病、癌癥等動輒需要數十萬上百萬醫藥費的大病,在農村地區越來越普遍,只有盡快完善大病救助制度,才不至于讓一場疾病將一個家庭壓垮,也不至于讓年幼的孩子背負沉重的負擔。 屏蔽此推廣內容其次,地方政府要善用多元化的救濟渠道。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能找到更加靈活、高效的救濟渠道。比如,在莫雙熠“拾荒救父”的案例中,僅騰訊網樂捐平臺發起的網絡募捐,在3天之內募集的愛心捐款就已有12萬余元,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上漲之中。由此可以看出,當今社會并不乏愛心人士,只要善用網絡募捐等新渠道,社會救助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以前,一些與莫雙熠面臨類似困境的人成為新聞報道對象后,不少地方政府都認為這是一件臉上無光之事,不敢也不能積極施助。莫雙熠的故事帶來的啟示:地方政府要勇于擔負起自己的職責,只要開動腦筋,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沒有什么病弱不能去幫扶。依托先進的網絡技術水平,比如當下時興的網絡救助,政府只要核實情況,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即可發起募捐,而且效果都很不錯。讓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在真善美的傳遞中更牢固地樹立起來,何樂而不為? 衷心希望,在各級政府與時俱進的努力下,“拾荒救父”類故事能夠不再悲情,故事主角們都能從病痛中站起,享有制度保證的利益和這份利益帶來的尊嚴。(謝佼)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那盞照亮中國的馬燈
已是最后一篇
-
那盞照亮中國的馬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