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全體中國人及眾多海外華人的情感聚合,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國春節趨向“世界性”,這一現象日漸引人關注。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已不僅是全球華人的節日,春節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節日演變。 受中華文化影響,在中國之外,一些屬于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也有歡度春節的習俗,如韓國、越南、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另外,一些擁有大量華人的國家,也將中國農歷春節定為本國法定假日,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在這些國家,中國春節在繼續保留悠久韻味的同時,經過吸收當地文化,變得更加精彩紛呈。 目前有十幾個國家將春節定為法定假日,另外還有一些國家的地區,將春節定為地方性法定假日,如美國紐約州。當地華裔民眾經過多年努力,農歷春節于2014年成為紐約州法定學校假日,同時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法定的華人節假日。今年除夕夜,紐約州進行了20分鐘的大型焰火表演,規模之大堪比美國國慶日焰火表演,一些國家的類似慶祝活動正在讓更多的人開始了解中國新年。 中華文化對周邊地區歷久彌新的影響,以及海外華人對自身優秀傳統的珍惜,是中國春節走向世界的基礎。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強大,帶來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是春節逐漸具備“世界性”的必要條件。而越來越多“荷包鼓鼓”的中國游客,則是中國春節走向世界的重要“催化劑”。 有錢任性的中國游客,一度被一些海外人士戲謔地稱為“會移動的錢包”。近年來,許多國家為了吸引更多中國游客,大大簡化了中國公民的簽證申請程序。中國護照“含金量”的提升,讓國際旅行愈加便利,也進一步為出境游熱潮增溫。2014年出境旅游的中國游客數量達到1.09億,穩居世界第一,而中國出境游支出更是飆升至1650億美元,同比大幅增加近三成。中國游客為各國帶來巨額經濟效益,同時也為各國帶來了龐大的就業機會。春節期間是中國游客集中出游的“黃金周”,于是,美歐韓日的商家紛紛以中國年元素為賣點,各出奇招爭搶中國游客。 走出去的中國游客觸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他們讓國外酒店開始“中國化”,讓巴黎的商場開始在周末營業,讓中餐成為英國人喜歡的主流菜之一。在這個羊年春節,中國游客巨大的消費潛力,讓國外的商場散發“喜迎中國羊年”的宣傳冊,讓他國城市大街上豎著宣傳中國春節的彩旗,讓各種小羊圖案成為諸多海外商品的裝飾。難怪就讀于紐約、悉尼等地的留學生,雖遠在他鄉,卻依然能夠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年味兒”。 什么是“年味兒”?掛紅燈籠、吃團圓飯、發紅包、舞獅等等,它們共同營造出的隆重節日氣氛和溫馨的家庭氣息就是“年味兒”。中國春節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節日的過程,是“年味兒”被他國民眾接受的過程,是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認同的過程,也是中國以家庭為核心的傳統價值觀,逐漸被各國人民認同的過程。春節逐漸具有的“世界性”,令國人感到自豪,同時我們應該意識到在春節“國際化”方面,還有很多工作亟待著手實施。我們應當摒棄春節文化在演進中產生的一些陋習,讓更多健康向上、富含文化氣息的春節活動在世界范圍內更好地傳播,這樣的中國春節也將帶給各國民眾更多的人文關懷。(北京青年報評論員 樊大彧)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團圓中的精神守望
已是最后一篇
-
團圓中的精神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