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會的消費文化,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消費理念。隨著消費社會的全球化滲透和中國社會消費水平的逐漸提高,由西方消費主義文化和消費者自身物欲膨脹帶來的一系列消費觀念,如奢侈消費、享受消費、符號消費等逐漸影響中國社會消費現狀,而由此帶來的自然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黨的十八大明確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未來目標,因此重新建構新時期的消費文化,必須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重塑生態消費理念和方式,彰顯消費的生態意義。 西方消費主義通過支持“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以及“先增長、先污染、后治理”的現代生產生活方式,導致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加重,消費主義文化的生態向度嚴重缺失,以貪得無厭的掠奪式方式去消費資源、能源,追求高檔的物質生活,習慣于用過即扔、顯示身份的浪費。當下的中國社會,節儉消費文化、過度超前消費文化以及適度合理消費文化三者并存,由于受西方消費文化的影響,過度超前消費文化發展比較突出。據統計,國內每年因生產1000萬箱一次性木筷,會失去500萬立方米木材,需要砍伐2500萬棵樹木;2013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總容量達到創紀錄的2170億美元,全年增長率為11%,其中,中國人奢侈品消費總額為102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人買走全球47%的奢侈品。 這種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的方式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也影響著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比如,中國現在非常流行吃蟲草,蟲草價格不斷走高且供不應求。每挖1條蟲草,就得掘地8-12厘米深,刨出約30立方厘米土壤,留下坑洞。“挖草人”駐扎帳篷、生火做飯、踩踏草木,不僅打破了高山草甸的寧靜和生態平衡,更給它留下“千瘡百孔”。這些坑洞寸草不生,很可能將整片草甸推上沙化、荒漠化的“不歸路”。 重建健康合理的消費文化,必須讓人的消費行為內在地蘊含生態向度。通過消費,不僅延續著人的生命,也鍛煉著人的自然感覺,使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均得到彰顯。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人依靠自然界生存和發展。消費和自然界也不能分開,一方面,作為消費主體的人的消費意愿和消費目的來源于人的需要,根本上是來源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的理性的需要來源于人基于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目的,而這一目的的實現程度取決于生產;而生產要可持續進行,生產的這種決定作用是受限于自然,自然法則永遠制約著生產的進行,自然是其永遠的基石。現代消費文化建設必須實現“人”的消費,彰顯人的消費的生態意義。在資本主義的異化勞動中,人與自然界越發分離和疏遠,人與真正的“人”的生產和“人”的消費也越發分離和疏遠,消費異化不僅不能使人實現對自然的對象化,反而使得人越發不能實現對自己作為“人”的本質的占有;人的生產和消費可以對自然無損傷,自然與人之間實現物質變換,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當今消費文化建設必須彰顯生態價值取向。我國當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倡導適度消費的文化觀,每個人以自己的應得收入,在消費市場上進行消費,滿足其多元化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政府不應干預市場,政府工作人員要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恪盡職守,廉潔奉公,“三公消費”透明公開,節儉樸素,同時政府要推動收入分配改革,逐步縮小社會收入差距,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唯有如此,才能夠在社會上逐漸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費文化:既能夠合理適度消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致過度破壞環境。從價值觀念進行變革,樹立生態價值取向。 必須促使生產者在生產價值取向上實現從資本邏輯向生態邏輯的轉向。按照資本邏輯,生產者會只顧生產,從而臆造出虛假需求,而不管生態環境破壞程度;按照生態邏輯,則應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出發,科學平衡生產和消費,拋棄虛假需求,超越異化消費,生產以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為前提,以消費主體合理的消費需求為基石,從而實現消費過程中的科學消費,最大限度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破壞。 構建健康合理的消費文化,個體要堅持適度消費原則。過度消費往往超出了人自身的正當需要,將消費視為人生目的,從而奢侈無度、揮霍浪費,導致消費異化和生態危機,最終喪失人的主體地位。適度消費不是“消費不足”與“消費超前”的簡單折中,而是恰當、合理的消費,消費水平要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符合,既能滿足個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又不會超越個人的消費能力。 構建健康合理的消費文化,還必須堅持公平消費原則。消費公平不僅包括消費權利公平、消費機會公平、消費規則公平和消費環境公平,也包括代際消費公平和人類消費行為與自然界之間的公平,還包括國內各地區之間、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公平,甚至還包括國家與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公平。最后,構建健康合理的消費文化,還要堅持人本消費原則,即堅持以人為目的的消費,以滿足人的可持續需要為目的的消費。人不應該像動物般地依靠本能被動地消費,甘愿做消費的奴隸,更不應該不顧消費的客觀條件和實際情況而沉迷于各種異化消費的誘惑中,而應該在消費中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陳若松 劉偉雄 湖南工業大學)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凈化政治生態 從嚴管黨治黨
已是最后一篇
-
凈化政治生態 從嚴管黨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