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政府APP”為何成了“漸凍人”
新京報記者日前體驗17款“政府APP”發現,這些APP的下載量“冷熱不均”,有的僅有幾十次下載量。同時,一些政府部門開發的APP下載不夠方便,比如西城區開發的“西城服務APP”,必須先通過電腦下載文件,然后在電腦上安裝手機助手,再將手機和電腦同步方可安裝。 “政府APP”有心開沒心維護,甚至成為“僵尸”,一點也不出奇,還記得微博、微信剛剛勃興之時,各地政府也紛紛跟風,開設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可到了今天,能夠維持下來的有多少呢?始亂終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些地方行政部門開微博、微信公眾號、APP,本來就是湊熱鬧,本著人有我有,否則就落后的心態,或者是上級有要求,被趕鴨子上架,并非出于自身需要。因此,“孩子”只管生不管養,任他自生自滅。 “慎言”也是一種常見心態。言多必失,對行政部門來說,一言不慎就會遭到圍觀。像不久前某地警察在微博上叫板媒體,叫記者快來暗訪,消息一出來,便被無數磚拍。因此,很多行政部門奉行沉默是金的信條,寧可不說,也不敢亂說。這也是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APP慢慢成為“漸凍人”的主觀原因。 在3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對參會的國務院各部門負責人語重心長地說:“現代社會已經變為一個透明度很高的社會。對于媒體關切、特別是一些重大關切,在座的各位部長們也要主動回應”、“部長們也不必太有顧慮,要主動講、敢于講!”確實,主動回應總比“裝睡”強,哪怕偶有失言,被公眾磚拍,也很正常,不必過于介意。 (練洪洋)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李健成“男神”的社會價值與進步意義
已是最后一篇
-
李健成“男神”的社會價值與進步意義
責任編輯:桑小婷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