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體面勞動(decent work)”是由國際勞工組織提出的一個勞動理念。它是指根據就業人員自身和其所屬集體的條件,保障其自由、安全、尊嚴和公正的勞動。它要求通過促進就業、加強社會保障、維護勞動者基本權益,以及開展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工會三方的協商對話,來保證廣大勞動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嚴的條件下工作;它旨在促進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備人格尊嚴的條件下,獲得體面的、生產性的可持續工作機會;它的核心在于使勞動者的勞動權利得到保護,有與其勞動相當的勞動收入、充分的社會保障和足夠的工作崗位。它的倫理意蘊在于給予勞動者人格上的尊重,使勞動者在勞動中確證自己的自由存在本質,感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體面勞動理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它與國際勞工組織此前采取的一系列尊重勞動者勞動權利的舉措密切相關。早在1995年世界首腦會議上,與會各國政府領導人就達成共識,首次提出了勞工標準概念,旨在提高勞工地位,為勞工提供各種社會保護。在1998年國際勞工大會上,國際勞工組織又通過了《國際勞工組織關于工作中基本原則和權利宣言及其后續措施》,進一步將勞工標準稱為“工人的基本權利”,對勞動者人身權益、健康安全、就業機會等作了明確要求,并對用工中違反倫理道德的情況作了具體規定。在此基礎上,1999年6月的第87屆國際勞工大會上,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胡安·索馬維亞首次提出了“體面勞動”概念,這既反映了勞動者勞動權利的直接訴求,同時也是尊重勞動者勞動權利的一個貼切而形象的稱謂。這一概念所表達的內涵恰與國際勞工組織保護勞工權益的理念一致,故而一經提出立即得到國際勞工組織的認可,不僅圍繞它制定和實施了《體面勞動議程》,而且在2005年聯合國大會上,還正式把體面勞動作為聯合國系統推動實現的千年發展目標之一。在2008年的國際勞工大會上又通過了《國際勞工組織關于促進社會正義、實現公平全球化宣言》,把體面勞動從理論倡議上升為所有成員國都必須努力達成的目標。國際勞工組織認為,環境壓力、對經濟的不安全感、政府管理的缺失以及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等是導致“非體面勞動”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達到體面勞動,就需要保護勞動者權利,保障勞動者享有足夠收入和工作機會,使勞動者獲得充分的社會保護。體面勞動之所以為“體面”勞動,從根本上講就是訴諸對勞動者勞動權利的尊重,而是否尊重勞動者的勞動權利也就成為衡量勞動體面性的關鍵。 國際勞工組織從最初基于保護勞工的合法權益和勞動權利出發,到后來提升到對體面勞動的訴求和理念,一方面反映了在全球范圍內勞動者的實際勞動狀況還不盡如人意,勞動者的勞動權利和合法權益尚未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應有的保護,這在落后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表現得尤為突出和明顯;另一方面表明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人類文明程度的提升,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對勞動者勞動權利的尊重是保障人權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發展生產的有效方式。體面勞動既體現了對勞動者的尊重,又是更高效、更有質量的勞動。在體面勞動中,對于個人而言,它是快樂的有激情的勞動,能夠彰顯個人的生存價值,激發人的潛能;對于社會而言,它有利于保障人權,維護社會穩定,推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對于用人單位而言,它可以使生產更有活力和生機,能夠在同樣的勞動時間內創造出更多的勞動價值。因此,體面勞動不僅關乎勞動者個人利益,而且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 對勞動者勞動的尊重,根本上是對作為人的勞動者人格的尊重。在目前社會階段上,勞動仍然是人們的主要生存方式。一個人在勞動中受尊重,他才能以自己的勞動為榮,有足夠的自信和尊嚴感,并從勞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在現代社會生活條件中,要讓勞動者有尊嚴地活著,就必須實現體面勞動。尊嚴是勞動者體面的保證,沒有尊嚴便沒有體面。如果勞動者在勞動中獲得的不是尊嚴而是屈辱,不是愛護而是損害,又何言體面?只有在人格上尊重勞動者,才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勞動者。善待勞動,實質上就是善待勞動者。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執政理念上強調以人為本,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維護和發展勞動者的利益,保障勞動者的權利,體現了對勞動及勞動者的尊重。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多次提出要讓勞動者生活得更加體面、更有尊嚴,把實現體面勞動看成是以人為本的要求,提出要切實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建立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完善勞動保護機制,讓廣大勞動群眾實現體面勞動。但從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實際狀況來看,由于我國目前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在勞動過程中尚存在著諸如工作生活環境差、非人性化管理、勞動時間過長以及工資低廉等問題,勞動者的勞動權利和合法權益未能得到足夠尊重和保護等。基于此,首先我們必須樹立起體面勞動的理念,對勞動者的勞動權利有充分的認識并給予應有的尊重。其次是改善勞動者的就業環境和勞動條件,這是用人單位應當擔負的個體責任,同時也是應盡的社會義務。再次是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和合理的勞動收入。一方面用人單位在就業機會上不應存在性別、年齡和城鄉地域等歧視,應根據個人能力、特長并結合實際需要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在勞動收入上堅決反對故意壓低職工工資,尋找種種理由和借口克扣、拖欠職工工資等行為。通過同工同酬和職工福利等體現對勞動的尊重和保護。不僅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而且真正實現按勞取酬,合理分配。最后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解除勞動者的后顧之憂,維護勞動者的利益。 只有在制度上予以確認和保障,體面勞動最終才能有效實施并取得成效。(徐強,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傳統文化教育不應形式化
已是最后一篇
-
傳統文化教育不應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