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政府APP僵尸化”的新聞引起輿論爭議之際,針對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大檢查已然來臨——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的通知》,部署對全國政府網站開展首次普查。此次普查的時間是從2015年3月至12月;普查目的是,摸清全國政府網站基本情況,有效解決一些政府網站存在的群眾反映強烈的“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等問題,力圖消除政府網站“僵尸”“睡眠”等現象。 因為普查對象覆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網站,縣級以上(含縣級)地方政府及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等,所以肯定是一項巨量工作。為何普查?蓋因從新世紀政府信息化建設形成聲勢開始,大量政務網站就處于休眠和半休眠狀態,以至于近年來的輿論場上,每隔一段都有“喚醒沉睡政府網站”的聲音出現。意在展示服務型政府現代意識的政府網站,卻集中暴露了其懶政、“在上位者”的姿態,不得不說是一種奇特景象。 現代政府不是只需要一張數字化的“臉”,根本說來,這張臉只是一個政府運作效率、質量的終端效果。以為信息化建設就能塑造現代政府角色,這種想法不啻倒果為因;而不斷在政府信息化工具上倉促更新換代,這和傳統的上項目、建形象工程來博政績的思路并無差別?;乜催@些年政府信息化建設之路,從網頁到微博、從微信公號到APP,“僵尸化”的詬病始終如影隨形,這足以透露出兩個現實:一是政績思路只能導致信息化泡沫;二是地方政府改革的實際效果還遠跟不上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 往深層說,政府網站的僵尸化,其實是現代政府形式與傳統政府運作方式之間矛盾的產物。信息化建設要求政府事務公開透明,一些地方政府和事業單位卻更愿意人事、財務閉門運作;互聯網時代崇尚交互信息,他們卻下意識保存著向老百姓宣教的習慣。政府網站的僵尸化以及其他網絡工具的休眠,歸根結底都因為,網站表現出的服務態度和政府實際服務能力脫節,網站表現出的開放姿態和政府現實的工作慣性相悖。 中央此次普查僵尸政府網站,可謂應時順勢之舉。一方面可以為評估政府網站建設、政務公開情況設立更科學周詳的標準,比如,如何評估這些網站的活躍性和影響力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此為抓手,解決一些地方民眾長期得不到回應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應通過這種集中普查測評服務型政府的轉型進度,倒逼地方政府和事業單位加快改革。唯此,才能縮小橫亙在政府信息化形象和實際效能之間的那道鴻溝。(劉白)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堅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作風
已是最后一篇
-
堅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