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嘈雜和價值多元是當下網絡輿論場的常態,但觀點再不同,也應該有基本的共識和最大的公約數。比如,應該以文明為美,以反文明為丑陋,崇尚和追求文明,致力于推進網絡規范和文明,尊重那些為傳播網絡文明作出貢獻的人。可是,前段時間“網絡文明志愿者”竟然成為極少數人攻擊的目標,被嘲諷、惡搞、謾罵和妖魔化,甚至遭遇網絡暴力圍攻。
給人們帶來便捷、開放的網絡,也夾雜著不和諧的聲音:譬如謠言,似是而非、顛倒黑白的錯誤觀念,誤導公眾的惡俗“標題黨”,污染著公共空間的攻擊謾罵。“網絡文明志愿者”正是這類網絡垃圾的清道夫、網絡文明的倡導者、捍衛網絡清朗的戰斗者和網絡正氣的傳播者。一個人也許可以不當這樣的志愿者,但起碼應該對這樣的文明志愿者保持尊重;一個人也許可以批評某些文明引導中的誤區,但起碼應該認同網絡文明引導的必要性。可從少數人身上,我們沒有看到這種基本的是非觀和對文明志愿者的起碼善意,他們用習慣性的網罵和潑污水的方式,去妖魔化網絡文明志愿者。
其實,網絡暴力表現得越是甚囂塵上,越證明網絡文明志愿者存在的必要性,也證明志愿者的行為擊中了某些人的“痛處”。某些人的反彈力越強,越證明著這種網絡文明行動觸及當下網絡問題的要害。那些侮辱、攻擊、消解網絡文明志愿行動的言行,不過是欲蓋彌彰。各種調查數據已經證明:因為越來越多網絡文明志愿者的加入,公眾對于網絡空間的清朗感到越有信心。
稍加分析即可判斷,加強網絡文明引導的必要性。前些年,網絡在中國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狀態,規范落在了后面,現在須補上這一課。網絡有很多問題,而“文明缺失”無疑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所以非常需要文明志愿者的推動,形成讓網絡變得清朗的內生力量,讓正能量占領網絡空間。而網絡空間又與我們生活的現實空間緊緊相連,沒有誰能獨善其身。有人這樣描述過網絡輿情:很多人在互聯網上聽了一半,只理解了四分之一,進行了零思考,最后卻作出了數倍的反應。推動網絡文明,就是讓更多年輕人遠離浮躁、偏見和偏執,遠離各種極端主義,看到完整的真相,進行充分的思考,作出全面的理解。健全的人格,獨立的思考,是推動社會更加民主、進步的前提。
推進網絡文明,做“讓網絡更清朗”的網絡文明志愿者,是充滿陽光,也能像陽光一樣刺穿陰暗帶來正能量的正義之舉。無須顧忌那些別有用心的圍攻、不講道理的網罵,那些受到過攻擊謾罵的人會支持志愿者,那些擔心孩子受到網絡不良影響的父母會感謝志愿者,那些對網絡謠言充滿厭惡的沉默大多數會為志愿者點贊,那些曾被網絡假新聞蒙蔽過的年輕人也會積極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所以,志愿者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去參與這一網絡文明行動,為自己的堅守感到驕傲,感染更多年輕的力量凝聚成更加巨大的網絡正能量。(仲青平)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權力對權利的傲慢
已是最后一篇
-
權力對權利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