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把你當業績,我們把你當奇跡。”這是一塊連夜趕制出來的招聘廣告上的文字。
2015年3月18日,雅虎總部決定關閉北京全球研發中心。雅虎北研約有350名員工,除了少數的行政和市場人員,有約300名為技術人員。其中,有85%以上的員工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42%來自中國排名前十的高等學府,20%擁有海外背景。此次裁撤,雅虎美國總部會接收其中的三分之一,而剩下的200多名員工將被裁掉。
18日下午,雅虎北研關閉的消息坐實后,微軟、百度、騰訊、京東、美團等業務相關的互聯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就開始直奔雅虎公司,準備搶被裁掉的人才。近20家企業技術部老大或者VP來雅虎公司對面的飯店里,現場面試現場給offer。就連小米CEO雷軍也親自上陣,為順為基金所投資的30多家企業搶人。
有人說,這與互聯網行業缺人才有關。“我認識的95%的線下出身的創業者都找不到技術合伙人。”滴滴打車CEO程維說,為了挖人,自己使盡渾身解數。的確,缺乏優秀的技術人才,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普遍現狀。但是傳統行業、國有部門,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下,難道不缺互聯網技術人才嗎?
大家都知道好的想法要有技術支持才能實現。在各種新的媒介的沖擊和改變之下,所有的傳統產業、國有部門都面臨著互聯網化的轉型挑戰。但是,所有傳統行業、國有部門的單位、組織,都沒有也不會在類似的機會中主動出擊。
當然,現實的理由有很多,戶口門檻、編制限制、主動求職的人已經很多……但是管理部門的惰性、傳統領域的優越感,才是這些單位放不下身段主動去搶人的真正原因。其實,像微軟、百度、騰訊等公司,即使不主動出擊,主動上門求職的人也不會比傳統領域的單位少,只是他們的老板與人力資源部門在市場壓力下,是發自內心地渴求人才,并把求賢若渴的心情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也正是因為這些新興公司對人才的渴求與吸納,才使得他們有著強大的競爭力與生命力,能夠迅速發展、急劇擴展,并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與活力。渴求人才,既是一種客觀需要,更是一種主觀態度,而能不能真的落到行動上,就在于管理者和人力資源工作者的心中,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主觀需求。(作者:楊寧)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折節讀書”尤可貴
已是最后一篇
-
“折節讀書”尤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