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記者潘強 董建國)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來,各級紀檢部門加強監(jiān)督,馳而不息糾正懲處,有效遏制了“四風”蔓延勢頭,得到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認可。中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數(shù)據(jù)顯示,至2015年3月,全國已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82693起,處理黨員干部109047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5456人。
然而,雖然面上有所好轉(zhuǎn),但樹倒根在,“四風”問題仍停留在“不敢”階段,遠沒有做到“不能”,更沒有達到“不想”。基層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還有些地方很嚴重,亟須狠治。中央紀委副書記、監(jiān)察部部長黃樹賢說,要著重解決發(fā)生在基層和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如果發(fā)現(xiàn),要嚴肅問責,決不姑息。
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面更廣、根更深,治理難度更大。記者在基層調(diào)研時發(fā)現(xiàn),有的衙門之風盛行,為了一己之私,冷眼面對群眾,變著法子設置障礙,使群眾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有的基層官員政績觀畸形變態(tài),兩眼向上糊弄上級,為的是升遷便利。比如,在廣西南寧,開具購買首套住房需要的“無房證明”,僅僅是一張薄紙,本應是有關部門的本身職責,卻要花60元的費用;在陜西,一名教師費盡周折,跑了20多次,蓋了10多個公章,備齊了數(shù)份材料,卻仍難辦下一張準生證。
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暴露出一些基層干部執(zhí)政理念問題。一方面,一些基層官員高高在上的思想意識已成慣性,將“反四風”的禁令當做“耳旁風”,我行我素;另一方面,基層官員處于權力的末梢,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督,一些領導干部見縫插針,在“權力范圍”內(nèi)與民爭利。
群眾是“四風”問題最直接的感受者,體會最深。當群眾的利益受到侵害、正當訴求難以表達,心中就會感到不平,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影響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作風問題無小事。要根治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一方面,必須轉(zhuǎn)變作風,立行立改,針對群眾最不滿意的“吐槽”,認真對待。要將群眾利益視為重中之重,不允許拖延塞責,更不許簡單粗暴。另一方面,要發(fā)揚基層民主,強化有效監(jiān)督,暢通訴求渠道,健全問責機制,加大公開力度。
“四風”離我們越遠,我們離人民就越近。“五一”、端午將至,各地各部門應把腰彎下去,認真梳理整治群眾身邊“四風”問題,嚴防“四風”借節(jié)日反彈。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從法律條文到“舌尖上的安全”還有幾步?
已是最后一篇
-
從法律條文到“舌尖上的安全”還有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