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里,打開電視機,各大衛視都在黃金時段比拼大綜藝,搶占娛樂市場。娛樂節目固然可以讓人放松,但看多了不免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看完后如過眼云煙沒有什么收獲。
電視節目不能只停留在扁平化和娛樂化——許多電視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近年來不斷在深度和厚度上做文章,推出了不少制作精良的知識競技類節目、傳統文化類節目和人文類節目,深得各方好評。如浙江衛視,在《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綜藝節目已取得廣泛影響力的同時,打造了一批高質量的人文類節目,如《中華好故事》、《人文深呼吸》、《一本書一座城》,展現了電視媒體對人文理想的堅守。
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沒有叫得響的文化節目,是考量一個電視頻道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人文類節目看似比較小眾,在收視率上沒有競爭力,實際上卻是一個電視頻道品位與情懷的真正體現。
《中華好故事》能把一檔傳統文化類節目做得既有益又有趣,《一本書一座城》在沒有任何贊助的情況下做出了“特殊的美感”,說明浙江衛視不僅有打造出《中國好聲音》和《奔跑吧兄弟》等標桿類綜藝大片的實力,也有在喧囂之外釋放人文節目獨特美學的品位,和靜心守護純粹電視理想的情懷。
放眼目前國內的綜藝節目,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吸引觀眾、占領市場,各家衛視都不斷地推陳出新,每年都會有幾十檔或全新或改版的綜藝節目亮相熒屏。拋開炫目的明星包裝,無論什么樣的節目,都應該讓觀眾在觀看后收獲或感悟些什么,才能無愧于龐大的傳播資源與渠道。
除了讓觀眾開心一笑,放松神經,中國電視還需要給人營養。反哺讀書和普及文化,電視臺應該當仁不讓。《中華好故事》、《一本書一座城》等節目的熱播,為當今真人秀如火如荼的電視屏幕注入了一泓文化清泉,它們很好地把握住了當下受眾精神需求的律動。無論從節目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以嶄新的人文節目理念與創新思維拓展了電視文化人文類節目的發展空間。(聶聆)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生態興則文明興 生態衰則文明衰
已是最后一篇
-
生態興則文明興 生態衰則文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