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野雞大學”監管部門豈能缺位
又是一年高考時,“野雞高校”(虛假高校)問題再度成為考生及家長熱議話題。近日,上大學網陸續發布三期“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曝光了國內210所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涉嫌非法招生和網絡詐騙的虛假大學。
“野雞大學”之所以泛濫,源于報考者虛榮心作怪,而這些學校往往利用“高大上”的校名以假亂真難以辨識。不過,對于形形色色的“野雞大學”,僅靠公眾的辨別遠遠不夠。一個顯而易見的邏輯是,既然媒體都能發現這些“野雞大學”,為何監管部門卻沒有?就此來說,監管者在發現“野雞大學”上的后知后覺已經不妥了,如果還不積極打擊更是監管部門的不是了。當媒體把“野雞大學”曝光出來以后,對監管部門而言,使命就擺在眼前——嚴厲打擊“野雞大學”,讓其無處遁形。
自然,置于更為廣闊的視野上,監管部門也應前移監管觸角。畢竟,打擊“野雞大學”不能僅僅依賴媒體曝光,這是最起碼的底線與常識。
(原載光明網 作者:龍敏飛)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重建高校信任系統是高考改革的關鍵
已是最后一篇
-
重建高校信任系統是高考改革的關鍵
責任編輯:楊學靜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