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視農業與軍事頻道《鄉約》節目再度創新升級,主持人肖東坡帶領節目創作團隊深入廣東東莞、從化,江西全南縣,四川丹棱縣、米易縣等鄉村,在田間地頭搭起舞臺,為扎根新農村建設的年輕人相親說媒,獲得廣大觀眾的一致歡迎。其“五一”特別節目《鄉約攀枝花米易》收視率達0.54,收視份額過2.0,為業界所關注。
農民節目難拍,農村節目難做,在各類電視節目火熱的今天,涉及“三農”的電視節目卻少得可憐,受到觀眾喜愛的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大眾常年形成的固有思維,認為農業節目太土氣、沒意思;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創新,“三農”節目一直處于較為尷尬的境地。
一個三農電視節目,要想獲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應當主動適應中國新農村發展變化的規律,深深扎根鄉土,緊貼“三農”實際,順應農村城鎮化進程中老百姓的審美需求。唯有如此,才能獲得觀眾的共鳴,收視率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以《鄉約》節目為例,在長期扎根農村的新聞報道中,節目組發現,隨著中央連續多年一號文件涉及“三農”,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正在吸引一批批年輕人返回鄉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樣順應時代發展規律的觀察,也使得節目組將報道的對象聚焦在了這群青年人身上。
新版的《鄉約》節目選擇相親作為主要表現方式,除了契合青年人的生活需求外,節目組還期望在此傳達青年人在新農村成家立業、扎根農村的價值取向。為此,改版后的《鄉約》以“鄉土情懷,精彩人生”為基本定位,節目受眾則鎖定以“摯愛人生、渴望成功”為同質特征人群,兼顧城鄉不同人群。
有了明確報道對象后,大眾化表達方式的創新同樣非常重要。既保持節目的流暢性、趣味性,又要保持節目正確的價值引導取向。為此,《鄉約》將全國各地的婚戀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機融合到節目的制作中,以帶有普遍性,并能反映時代特點的話題為引導,在專家、嘉賓與當地觀眾的話題互動中,反映各地的愛情觀和價值文化。“真人,真性情,真敢說”,在求真的態度下,節目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一個優秀農村節目的策劃制作,離不開源自生活的觀察提煉,離不開符合時代的節目表現方式的創新,也離不開大眾化、接地氣的話語表達,更為重要的是改革與創新。俯身聞得泥土香,只有扎根農村,才能創作出優秀的農村節目來。(劉濤)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三嚴三實”是黨性教育的重要遵循
已是最后一篇
-
“三嚴三實”是黨性教育的重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