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作為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美麗鄉村”已成熱詞。建設美麗鄉村不只是呼應中央戰略的施政亮點,更是為群眾謀福祉、為子孫計長遠的民心工程;不僅需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更應軟硬結合、內外兼修,實現外在美與內涵美的統一。
羅山縣共有303個村,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風景。美麗鄉村建設如果搞“一刀切”,既不科學也不現實。因此,我們立足既有條件,統籌考慮具體村莊的地理位置、基礎條件、文化特色、產業發展等因素,將之劃分為環境整治型、清潔家園型、美麗鄉村型、旅游目的地型等4類,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
保持干凈整潔的村貌,是美麗鄉村的起點。我們不搞大拆大建,從最基礎的垃圾污水處理、衛生改廁、河溝清理、道路硬化、村莊美化入手進行環境整治,一方面做好基礎設施的“加法”,一方面做好污水、垃圾處理的“減法”。縣財政不斷加大“以獎代補”力度,近兩年每年拿出1000萬元,并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做到資金集中投放,各炒一道菜、共辦一桌席;同時,積極撬動社會資金投入,實行“誰投入、誰受益”,讓好項目不為錢發愁。
守護浸潤鄉愁的村韻,才能避免“千村一面”。一座青山、一塘清水、幾棵古樹、幾幢老屋、一種手藝或是一段傳說,往往就是一個村莊的獨特符號。我們注重保護這些生動鮮活的鄉村符號元素,努力挖掘鄉土文化根脈,突出一座村莊的個性。通過建設與保護,涌現出像“紅色故里·古風何沖”“觀鳥圣地·水岸董橋”“畫里老家·水美魚臺”“湖光山色·關隘九里”等一批特色鄉村,鄉村韻味日漸濃厚。
涵養淳樸向上的民風,是美麗鄉村的重要內涵。在黨建先進村、平安村、文明村等創評活動的基礎上,延伸開展文明戶評選、道德模范巡講、小手拉大手等活動,積極培育遵紀守法、講信修睦的良好風尚。此外,在村文化廣場、村口、宣傳墻、池塘邊等地方,以文字、村標、水彩墻畫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通俗形式,書寫村規民約、三字經以及四時農諺,達到純凈心靈、凝聚人心的效果。
做強富民安民的產業,才有持續的原動力。作為農業大縣,我們根據鄉村特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文化旅游業,致力于把農村建得美,也經營美。南部山區,依托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中北部平原地帶,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將土地流轉與體驗、采摘、觀光農業相結合,達到村美民富的雙贏。如今,一個占地6.1萬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入駐企業9家,可帶動3.2萬戶農民致富,成為羅山北部平原美麗鄉村建設的火車頭。
炊煙、雞鳴,小橋、農家,池塘、垂柳……今天,羅山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村容村貌干凈整潔,一磚一瓦浸潤著恬淡古樸的氣息,鄉村旅游日益興旺。基層干部群眾發揚釘釘子精神,以執著干勁打造美麗鄉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真知灼見。(許遠福 作者為河南省羅山縣委書記)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干部談讀書:書卷氣也是領導力
已是最后一篇
-
干部談讀書:書卷氣也是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