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湖南一文聯主席網上曬詩遭差評,怒砸網站辦公室”的新聞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這里,“文聯主席”的斯文身份和“怒砸辦公室”的野蠻行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對于公眾而言,“文聯”是各類藝術家們的“娘家”,需要相當成就才能加入的。且不說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梅蘭芳、夏衍、冰心、曹禺等曾擔任過中國文聯主席、副主席的文藝大家,即便是各地文聯的主席,也大多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可見,“文聯主席”的頭銜,是和藝術成就緊密相連的。然而眼下這位湖南耒陽的文聯主席,顯然連基本的藝術造詣都缺乏,甚至連基本的文化水準都堪疑。“順口溜詩”“錯別字”“全武行”“語無倫次、答非所問”——這一形象無疑讓“文聯”二字黯然蒙塵。公眾不禁要問,這樣的文聯主席是怎么選出來的?
前不久,《人民政協報》刊登了一篇文藝界政協委員撰寫的文章,文章指出文化單位常常被作為安置干部的地方,由這樣的干部管理文藝單位,只怕日后“高原”都會變為“盆地”。他的建議是,希望領導部門選好配強專業文藝單位的領導班子,選拔有專業實踐經驗、德才兼備的從業人員作為后備干部培養。這樣少見的“明確”而“直率”的批評,把文藝領域“有高原缺高峰”現象的“最重要”癥結點明了,那就是缺乏懂行的文藝干部。甚至毫不避諱地挑開了“內幕”:“文化單位常常被作為安置干部的地方。”
在個別地方,這其實已是人們心照不宣的現象。文藝工作者們經常會迎接“新領導”,這些上任者背景各異,級別各異。更令人詫異的是,這些領導往往既無專業歷練,亦無文化特長,似乎只是為了“解決職級升遷”而“到此一游”。由此不得不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在組織部門的眼里,文化單位“反正不重要”,讓一些干部來“轉一轉”解決職級安置,或許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說到重要性,不妨重溫一下日前召開的“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明確指出,群團組織“要以先進引領后進,以文明進步代替蒙昧落后,以真善美抑制假惡丑”。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中央第一次召開群團工作會議,彰顯出新形勢下群團組織的重要性。而對于先進文明的“引領”責任,文聯毫無疑問是責無旁貸的,文聯主席更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事實上,文聯主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他領導著一個地方文學藝術最高水準的團體,其主要功能是“威望吸納”。文聯主席的職位,就像院士的職位一樣,不能視為簡單的行政職務。這種共識,早已有之,但是一到某些地方,長官意志高于一切,就會“亂點鴛鴦譜”。如今由湖南耒陽文聯主席的所作所為挑開“群團組織”的建設問題,應該引起我們深入思考。(劉巽達)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識破邪教 不能光靠群眾擦亮眼睛
已是最后一篇
-
識破邪教 不能光靠群眾擦亮眼睛